清華女大生考古實習發現 萬眾期待人獸形玉玦 今起花蓮展出

花蓮考古博物館在豐裡村移民指導所成立二館,18日起開館,首檔精選近50件文物展出,包括清華女大生髮現的人獸形玉玦。記者王燕華/攝影

清華大學兩名女大生今年寒假到花蓮考古實習時,意外發現距今約2700年的人獸形玉玦,不少民衆都想一睹它的真面目。花蓮縣考古博物館新設二館,今起開館,展出近50件縣內發掘出土文物,件件都是精品,極具可看性,被女學生髮現的人獸形玉玦也將首度公開亮相。

清大人文社會院2年級學生林嘉樂、利恩得今年1月到考古博物館實習,由館內工作人員帶領到北三棧考古遺址做地表調查,在遺址範圍一處未經考古發掘的休耕農田,眼尖發現這一小片高僅2.9公分、寬1.5公分、厚0.3公分,由在地豐田玉製作的人獸形玉玦,在考古界屬珍貴稀有「威望商品」。

消息傳出後,人獸形玉玦暴紅,每天都有人到考古館櫃檯詢問想看它,館長溫孟威說,工作人員被問到「耳朵長繭」,但一館空間有限,且特展早在前一年就規畫好,實在沒有餘裕展出。

文化局原本就規畫在鄰近豐裡村開二館,近日整理完成,首檔「112年考古出土文物整飭成果展」18日起開展,萬衆期待的人獸形玉玦也將公開亮相。

「首檔展出件件是精品。」溫孟威說,包括崇德遺址出土距今約1000年鐵器時代鐵刀,可看到當時已能掌握高溫技術,懂得鍊鐵,還有距今約3000到2200年屬新石器時代上美崙2號遺址出土文物,其中一件是嵌入石英石陶器作品,相當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