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教授跳出來創業 如何從「燒光千萬」到前進美國市場?

(圖/今週刊提供)

半導體設備新兵明遠精密科技,12月1日正式在興櫃掛牌,展現半導體龍頭廠認可的技術實力。成爲少數切入製程設備的臺灣廠商,教授出身的創辦人,是如何掌握市場脈動,找出獲利方程式?

手握關鍵技術創業,就一定能保證成功嗎?半導體設備廠明遠精密科技(簡稱明遠),如今憑藉設備維修與自有設備開發,不但成爲全球半導體設備龍頭指定的合作伙伴,也攻進臺灣、美國晶圓龍頭大廠。

今年前11月,明遠營收6.63億元、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則爲1.98元。它的服務能耐也獲國際客戶肯定,除2024年年中,明遠已決定和母公司日揚啓動在日本當地服務,同時美國設服務中心、甚至設廠計劃,也正與客戶緊密討論中。

從射頻/微波電源、感測器,到臭氧產生器、靜電吸盤等在內,明遠的維修服務,涵蓋了半導體設備所需的各種項目,「像是物理氣相沉積(PVD)設備,需要的電源、控制器,我們也有維修。」明遠董事長寇崇善指出,從維修服務累積經驗,以及與客戶建立的信任關係,是明遠後續開發自制設備的基礎。

很難想像,這家半導體供應鏈的臺灣之光,在創業初期,教授出身的寇崇善,卻曾因爲選錯市場,一度燒光創業資金。

創業頭3年碰壁 機會卻乍現

時間回到2010年,當時,深耕學術領域、今年65歲的寇崇善,早有在產業界發展的念頭。寇崇善大學同學、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副院長柳克強觀察,清大在電漿領域的研究,正是美商應材、科林研發等國際大廠寡佔的市場,「我跟他(寇崇善)都是做電漿源技術,在鍍膜、蝕刻上的製程應用。」

這樣的研究基礎,讓寇崇善的實驗室,在他創業前就已成爲竹科多家半導體公司解決設備問題的據點。又加上,當時他評估以自己的技術,鎖定微型鑽頭上的類鑽鍍膜開發,能將鑽頭壽命延長3倍,「散熱也很好,我們還去申請專利。」企圖開發專用設備,打進市場。

於是,靠着自己與親友的資金,以1350萬元資本額成立明遠,寇崇善開始步上創業路。

沒想到,他一創業才發現,設備規格、部件早就被國際大廠指定,「鑽孔的標準作業流程都寫好了,業界沒有人要用我們的產品。」寇崇善坦言,就這樣一路碰壁了3年,不但教職、創業兩頭燒,還把最初的1千5百萬元創業資金給燒光。

「晚上看財務報表,都睡不着……。」寇崇善回憶,2013年的明遠已經得靠親友的資金支持,眼看公司前景茫茫,機會卻突然到來。

原來,過去在清大協助業界,解決半導體設備異常的經驗,讓一家國際級二手設備商找上門。「他知道我們會做臭氧產生器,所以找上我們。」

「對方說能不能投資我們,我說『當然可以』。」寇崇善直言,當時對方的投資猶如救命浮木。

臭氧產生器有多難?寇崇善舉例,半導體制程的規格,是每分鐘要能產生40公升高純度臭氧,「遠超過一般應用臭氧產生器。」臺灣半導體制程設備廠、天虹科技執行長易錦良指出,包含設備尺寸、進出氣控制與功耗等要求,也須有能力配合開發。

(圖/今週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