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線上夢駝鈴 成就世界屋脊的傳奇與輝煌

青藏線上夢駝鈴。圖爲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駱駝休憩。(新華社)

青藏線上夢駝鈴。圖爲莫河駱駝場中的駱駝。(新華社)

青藏線上夢駝鈴。圖爲陳列在莫河駱駝場青藏駝隊歷史陳列館的西藏運輸總隊頭駝駝鈴。(新華社)

新華社報導,11月青藏高原雪山巍峨、冰川縱橫,沿着青藏公路一路向西,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道路兩旁,駱駝緩行,鼻孔微張,不時噴出溫暖白氣,邁出步伐,駝鈴隨着動作發出悅耳聲響,迴盪在遼闊草地。這些駱駝來自烏蘭縣茶卡鎮以西約20公里的莫河駱駝場,駱駝場駝隊前身爲中共中央西北局組建的西藏運輸總隊。

20世紀50年代,西藏運輸總隊第一代莫河駝工修築青藏公路,成就世界屋脊傳奇與輝煌。

1951年,中共中央解放西藏後,部署修建青藏公路任務,西藏運輸總隊從寧夏、青海等地先後購買約2萬峰駱駝,擠滿香日德鎮及周圍草地。

進藏路程異常艱難,聽着頭駝聲聲駝鈴,跟着紅旗向前腳步,綿延數公里駝隊邊走邊探路,翻過白雪覆蓋的巴顏喀拉山,蹚過佈滿水窪沼澤的黃河源區,於1951年12月抵達拉薩。

一路上冰雪覆蓋,不少駱駝瘦成骨架、倒下。「從1951年8月上旬開始,駝工們走了4個月,行程近2000公里,數百名隊員犧牲在進藏途中,很多人走着就倒下去,牲畜更損失嚴重,平均每前行500米就有一頭牲畜倒下。」莫河駱駝場青藏駝隊歷史陳列館館長張存虎說,倒下的牲畜成了後面隊伍「路標」,駝工又冷又困,就睡在駱駝脖子底下。

爲打通進藏通道,在慕生忠將軍帶領下,1200名駝工與解放軍戰士、各族羣衆、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築路大軍,用原始勞動工具在7個月零4天,於1954年修通了青藏公路。自此,大量物資運抵拉薩,解決了西藏物資供應困難問題。

如今,走進莫河駱駝場青藏駝隊歷史陳列館,陳列數十件國家級文物,承載有關青藏公路建設歷史記憶。

衆多陳列實物中,一個鏽跡斑斑的駝鈴吸引着遊客目光,這是跟隨青藏駝隊進藏的青藏駝隊頭駝駝鈴。

張存虎指出,這個駝鈴不僅是整個青藏駝隊的「定盤星」,更是整個運輸隊伍的心理支撐。「駝工們常說,只要能聽到頭駝的駝鈴聲,就知道前進的隊伍沒有散,進藏的方向沒有變。」張存虎說。

聲聲駝鈴漸行漸遠,隨着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建成,青藏高原現代化交通體系不斷完善,青藏駝工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留下一隻只駱駝見證着當地生態環境、社會經濟變遷。

近70年變革,莫河駱駝場已從最初物資運輸總隊,逐漸發展成集農作物種植、畜禽養殖、經濟林開發利用、鹽湖露天開採、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等產業於一體的現代化企業。

昔日的「天路」駝工也被駱駝飼養員取代。來自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的艾特熱坎·卡布勒別克就是90多名飼養員中一員。

2022年,艾特熱坎·卡布勒別克和丈夫阿畢克·艾司太汗一同來到莫河駱駝場工作,每天凌晨4點和下午4點,他們都要給駱駝擠奶。「這些駱駝每天可以生產200多斤的駱駝奶,賣給奶粉廠每斤三十多元人民幣。」艾特熱坎·卡布勒別克說,從小就喜歡駱駝,來到這裡又聽說青藏駝隊故事,讓她對這份工作有特殊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