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結束關節痛、起紅疹發癢 恐是「潛水夫病」上身

40歲張先生日前與好友揪團到綠島潛水,因行程匆忙,潛水上浮速度太快,上岸不久開始倦怠、頭痛、關節痛及皮膚紅疹發癢,就診檢查出得了「潛水夫病」,幸經高壓氧治療後無礙。示意圖,非當事病患。(大里仁愛醫院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李祥安13日表示,高壓氧治療是讓病人進入氧艙內呼吸純氧,藉由提高壓力將阻塞的氣泡重新溶回血漿裡,再經由緩慢減壓過讓氣泡慢慢地從肺部呼出。(大里仁愛醫院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40歲張先生日前與好友揪團到綠島潛水,因行程匆忙,潛水上浮速度太快,上岸不久開始倦怠、頭痛、關節痛及皮膚紅疹發癢,以爲是趕行程太過勞累所致,回到臺中後趕緊就診,才檢查出得了「潛水夫病」,安排高壓氧治療後大幅改善,恢復正常生活。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骨科部長黃贊文說明,「潛水夫病」又稱減壓症,是因深度潛水時,呼吸氣瓶裡的氣體會隨着壓力上升溶解在血漿裡,若上浮時速度過快減壓不足,氣體溶解度下降後會釋出大量氮氣氣泡,若氣泡來不及經由呼吸從肺部排出會阻塞在身體各處微血管,造成四肢肌肉關節痠痛、皮膚搔癢及紅疹、倦怠、頭痛與頭暈等症。

高壓氧中心主任李祥安說,高壓氧治療是讓病人進入氧艙內呼吸純氧,艙內壓力會加壓到2.5-3大氣壓,藉由提高壓力將阻塞的氣泡重新溶回血漿裡,再經由緩慢減壓過讓氣泡慢慢地從肺部呼出。因治療過程中有氧氣大量溶解在血漿裡,可讓受傷的組織獲得充分氧氣進行修復。

李祥安說,高壓氧治療陸續應用到一氧化碳中毒、慢性骨髓炎、腔室症候羣、困難癒合的傷口、突發性聽力損失和慢性疲勞等,不過,常見於中耳及耳膜的氣壓傷,以及未被治療中的氣胸都是禁忌症。治療前應由高壓氧專科醫師進行詳細評估,確保安全。

黃贊文表示,潛水夫病嚴重者可能會肢體癱瘓或麻木無力、視力模糊、呼吸困難、胸悶、胸痛、休克甚至死亡,輕微減壓症若不接受治療則可能導致慢性減壓症,包含股骨頭壞死、中樞神經退化及記憶力衰退等,呼籲熱愛潛水的民衆注意。

李祥安也提醒,潛水結束後24小時內儘量不要搭乘飛機,因爲飛機升空視同持續減壓,有可能導致尚未完全排出的氣泡造成減壓症。若潛水完畢後有類似上述症狀,可儘速至就近的高壓氧治療中心求助,以免發生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