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力蛋白更勝蛋黃 房市利基已轉彎

李同榮指出,軌道經濟和科學園區的外溢效應,就是促成這一波蛋白區房市大漲的主要原因。目前高鐵有十二個停靠站,加上未來屏東、宜蘭再增設兩站,連結宜花東高速道路,形成一條環島快速交通網,帶動全臺一日生活圈的經濟繁榮,外溢的經濟與觀光效應無可限量。

與此同時,隨着科技園區陸續往南擴張,人口北漂現象其實已有趨緩現象,大學生畢業非得跑到臺北才能找到高薪工作已非理所當然。以臺南爲例,南科目前的總產值去年已經超越竹科,反映出臺南科學園區高度成熟,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勞動人口組成比例今非昔比,連帶創造出大量實際住房需求。

再以高雄橋頭科學園區和南高雄的科技S廊帶爲例,進駐廠商這1、2年就要開工量產,大量就業人口馬上就要進來,當地房子炙手可熱,供不應求到現在已經是賣到快要沒有房子可賣。就知到這波科學園區創造就業機會,帶動人口淨流入完全是基本面而非題材炒作而已。同時高科技就業人口收入較高,自然願意用較高單價換取較好的居住品質。因此這波南臺灣幾個被科學園區拉動的房市漲幅,由於是建立在實際供給需求關係上,因此未來也較不容易看到房價有大幅鬆動下滑的可能。

此外,近年來原物料與工資齊漲,營建成本大幅攀升,新屋營造最少一坪都十幾萬起跳。李同榮指出,高漲的營建成本,已佔中南部新屋開工成本比例約25-30%,所以假若中南部房價這波上漲五成的話,扣掉膨脹的營建成本,真實反映在供需關係上的漲幅其實可能只剩25%左右;這也是爲何他認爲到去年底爲止,大部分中南部地區房價其實並沒有超漲,而只是還市場一個公道而已。

當然房價漲高,現在有打算進場置產的民衆還是要居高思危,不能看着後照鏡就認定房價會這樣一路漲下去。更多如何判斷未來房市趨勢與轉折的觀察指標與重點,都在本週【財經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