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亂花況 全臺水蜜桃銳減

桃園市復興區以種植水蜜桃聞名,但產量逐年減少,下滑情況以高義裡最明顯,今年甚至有果樹沒有開花,結不出果實等於沒有收入,農民喊苦。圖/桃園市議員蘇偉恩提供

今年天氣作梗,北中南桃樹都傳出開花少、不結果現象,造成產量銳減,民代和地方政府紛紛協助果農申請天災救助,並呼籲中央提出面對極端天氣的栽種技術,協助果農調適。

桃園市復興區以水蜜桃聞名,但受氣候變遷影響,產量逐年下滑,以高義裡最明顯,同樣20公頃,10多年前能產10萬顆,去年只剩幾千顆,今年目前看來只有幾百顆,甚至有果樹沒開花,結不出果實,直接衝擊農民生計。桃園市農業局表示,22日將與農業部上山會勘,研擬相關補助方案。

農民姜雲萍在高義裡卡維蘭部落種植近300棵水蜜桃樹,今年3月忽冷忽熱又下雨,雖不至於沒開花,但花況只有5成;農民王娟也說花況不佳,且今年果實偏小,找不到原因,情況恐怕只會越來越嚴重。

市議員蘇偉恩表示,部落族人多以農爲生,水蜜桃銳減,直接影響生計,有些人已開始思考轉作其他作物,也有人考慮轉型發展民宿露營。

臺中梨山是全臺最大的水蜜桃產區,種植面積約234公頃,年產量約2246公噸。但3月授粉期逢大雨、下冰雹,花瓣全被打落在地上,清明節過後忽冷忽熱,導致桃樹只開花不結果,造成嚴重農損,果農稱是歷年來最嚴重、範圍最大的天災,產量銳減5成。

立法院副院長江啓臣爭取補助,農業部前天發公文,公告和平區七卡段等35個地段,將提供現金救助每公頃9.5萬元,即日起開放申請。

高雄那瑪夏生產的水蜜桃皮薄果肉細緻、水分多、甜度高,每年都供不應求,今年初高溫乾旱、忽冷忽熱,導致嚴重減產,最近產季還遭猴羣搶食,屋漏偏逢連夜雨。高市農業局表示,那瑪夏水蜜桃約40公頃,今年原估有160公噸,產值超過3千萬元,但年初冷熱交替,開花受損,減產30%至40%。

江啓臣表示,農民在第一線面臨極端氣候衝擊,除爭取天然災害現金救助,也要求農業部提升農友栽種技術,透過科學數據與技術,提升國產農業發展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