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保 冰山效應或沉默螺旋

(圖/檔案照合成圖)

從各方民調發現,支持民進黨繼續執政的選民較少,使得在野兩組人馬全力爭取希望換掉民進黨、下架新潮流的選民。這批在野黨全力爭取的選民,多數很沉默,彷如冰山,到底他們會如何投下總統票?

總統大選自1996年以來迄今,確實曾出現棄保的策略性投票,及考量制衡的分裂投票。

先談談棄保。策略性投票是政治學選舉研究的正式術語,其意爲投票時,當選民投票給另一個候選人或政黨而不是他們真正偏好的對象時,以防止出現更不利的結果。最有名的就是1994年臺北市長選舉,當時各種棄O保X口號喊得震天價響。以結果論,最後操作成功的是棄黃大洲、保陳水扁。

前面案例所指的地方選舉,雖有複數投票的議員選舉,但回頭看2024大選,還有不分區及區域立委選舉,因而有了分裂投票的可能;也就是投票時,以監督制衡爲主的選民,會發生總統、不分區及區域立委投給不同政黨的情況。

近期民調有3點很值得注意。首先是3個陣營中,國民黨與民進黨支持者對該黨總統支持度多已超過90%,代表藍、綠已歸隊。其次,從各自鐵票比例發現,藍、綠鐵票都已固化。而「賴皮寮」事件發生後,在民進黨認同度調查中,30至39歲不認同民進黨比例達6成。

從前2點可知,柯文哲支持者似乎是最有可能移動的選民,但會如何移動?從第3點看,雖然年輕人開始對民進黨反感,但仍未對賴蕭的支持度有顯著影響。

透過總統候選人和政黨支持度可知,柯文哲支持度比民衆黨支持度至少高約3至5%,相對容易流動的選民約10%左右。這10%若非藍、綠支持者,那他們會如何投票?

他們極可能就是以民主制衡爲主要考量的選民!他們會把選票投給民衆黨不分區與在野黨的區域立委,但總統票會出現兩種考量,一種是認爲民進黨繼續中央執政沒問題,所以投給賴清德;另一種是不希望民進黨連任,而把票投給在野黨較可能當選的一組,但不分區仍給民衆黨。這批選民往綠、藍流動的比例,大約是3:7。也就是未來總統將由一批「以民主制衡爲主」的選民決定。

愈靠近投票日,選民不接電話的情況變多了,願意受訪的可能爲積極選民。透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2024正在醞釀彷如冰山一般的選民,他們夠冷靜,甚至不願接受電訪,透過勇於表態的柯粉,反而讓我們觀察到分裂投票極可能使臺灣再次政黨輪替。

藍綠兩黨若想爭取這些希望制衡的選票,就必須明確表態如何避免臺灣因一黨獨大而權力集中,纔可能獲得他們的青睞。

(作者爲國民黨前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