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荒”也源自科考?

◎趙柒斤

明代文學家張岱《夜航船》卷六中專門收錄許多有關科考的精彩“段子”,如今讀來既“漲知識”,也令人忍俊不禁。

大家耳熟能詳的“破天荒”就源自於科考。張岱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曰:“荊州應試舉人,多不成名,爲天荒解。(長沙人)劉蛻於大中四年(850年)以荊州解及第,時號爲破天荒。”看來,地方“爭面子”,古今無分歧。

而張岱引南宋皇族後人趙令畤《侯鯖錄》推介的成語“朱衣點頭”,又寓意“考官必須公平公正”,此典故說,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知貢舉”,批閱考卷時,“常覺一朱衣人在坐後點頭,然後其文入格。”起初,歐陽修以爲是侍從站在身後,但回頭看時,又空無一人。朱衣人頭一點,他批閱着的文章就合格;否則,便是殘次品。歐陽修覺得非常奇怪,便把這事發了“朋友圈”,同僚們無不感到驚異。此事傳開後,考生們便在暗暗禱唸:“唯願朱衣一點頭”。其實,所謂“朱衣人點頭”完全是“千古伯樂”歐陽修抵制人情等不正之風的一種有效手段,也使得蘇軾、蘇轍、曾鞏等一批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人物脫穎而出。

古代科考方式落後、制度不完善,又缺乏有效公衆監督和智能監控設備,雖爲國家延攬人才,可錄取權往往操控在主考官和位高權重者手中。尤其是考前盛行的“通榜”“干謁”之風,使得官宦子弟及善於鑽營的考生有了可乘之機,張岱轉引宋錢易《南部新書》記載,將唐朝兩次高考疑似舞弊事件概括爲“沆瀣一氣”:一次是唐大中十二年(858年),唐開國功臣杜如晦六世孫、時任中書舍人的杜審權知貢舉,前三名分別是歸仁瀚、王徽和盧處權。古代及第考生謝恩,並自投主考官門下。故而,當時一些考生及家長便發出了質疑帖:“座主審權,門生處權,可謂權不失權。”另一次是乾符二年(874年),禮部侍郎崔沆任主考官,他閱卷時發現名叫崔瀣考生卷子做得比較好,便錄取了此考生。發榜時,大家看到及第名單有“崔瀣”,覺得有貓膩,於是創作了“座主門生,沆瀣一氣”予以譏諷。

而“踏李三”典故,也讓我們領略到宋代統治者對落榜生的“終極關懷”。宋王栐《燕翼詒謀錄》卷一“進士特奏”條說,宋太祖開寶二年(969年)三月,“詔禮部閱貢士十五舉以上曾經終場者,具名以聞……各賜本科出身。”意思說,自太祖開寶三年(970年)開始,宋朝就對屢次以舉人身份參加禮部省試,或者諸科考了15次以上均落榜的考生施以“人性關懷”,賜一個“進士出身”,時稱“老榜”,並賞個小官,好讓落榜生們回家給老婆孩子有個交代。但“老榜”第一名只相當於正榜的五等(即五甲),所以“獎”的學位成色自然大打折扣。

張岱《夜航船》說,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45歲的浙江人王十朋高中狀元,李三錫則爲“老榜”第一。某考生考的不理想,名列正榜末尾,心情很不好。朋友便發微信勸他:“舉頭雖不見王十,伸腳猶能踏李三”。意思說,你不錯啊,比不上王十朋,但比李三錫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