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題鄉村振興,長三角探路零碳智慧鄉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孫燕 上海報道
去年底,首個零碳智慧鄉村在長三角建成:2023年11月,隨着零碳、數字、幸福綜合能源管控平臺上線,蘇州常熟支塘鎮蔣巷村成爲中國首個零碳智慧鄉村。
3月30日,在首屆長三角零碳智慧鄉村發展大會上,長三角零碳智慧鄉村聯盟成立。
“美麗鄉村向零碳鄉村升級,數字鄉村向智慧鄉村升級,而且零碳與智慧相互賦能、協同融通的和美鄉村,正在擘畫出未來鄉村的實景圖,這就是零碳智慧鄉村。”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長、長三角零碳智慧鄉村聯盟常務副理事長王振指出。
以青浦區岑卜村等爲代表,青浦區副區長倪向軍介紹道,零碳農業實驗室、智能化數字能源管理系統、零碳鄉村示範組團正在展開,數字農田、無人農場、智慧魚塘等新應用場景也在田間地頭涌現。
與會專家普遍認爲,零碳智慧鄉村是鄉村生產生活方式變革的大趨勢,應成爲長三角地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座標、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標誌。
從低碳到零碳
全國首個“零碳鄉村”,同樣誕生在長三角。2023年底,南京九華村通過了專家組現場認證和審覈,獲得了全國首張“零碳鄉村”認證證書。
零碳鄉村是指在鄉村範圍內,通過農村生產與生活的節能減排、農業低碳循環發展、植樹造林等形式,對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進行抵消。如果減碳量多於碳排放量,甚至可以做到“負碳”。
對於鄉村而言,零碳首先意味着能量來源的轉型:從化石能源轉向綜合利用光伏、風電、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
“電力以省級爲單位調度。能源轉型和氣候問題解決的是電力問題,也是以省級爲調度單位,從區域角度關注鄉村零碳發展前景無限。”落基山研究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婷認爲,農業農村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前沿、關鍵,未來能源增長主力軍在鄉村,鄉村碳中和轉型的潛力巨大。
安徽省社科院院長曾凡銀進一步指出,零碳鄉村覆蓋鄉村綠化、建築、交通、能源、環境衛生、生態文明、組織管理等多個方面。
如圍繞農村生活的建築,一些鄉村爲建築安裝集光伏發電、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於一體的“光儲直柔”配電系統,推動建築從單純能源消費者轉變爲能源生產者和靈活負荷資源;還有一些鄉村通過對農房節能改造,提升建築保溫性能,減少取暖和製冷能耗。
除了生活低碳,在生產降碳方面,有長三角鄉村先行探索農光互補、光伏+設施農業、“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等形式的綠色低碳循環農業。如浙江嘉興市袁花鎮將特色產業光伏與農業生產、工業發展、旅遊業開發有機結合,也是國內首例“農光互補”項目的所在地。
還有長三角鄉村搶下碳管理“先手棋”:安徽宣城市青龍鄉龍閣村率先在鄉村層面開展碳匯和碳排放的精確計量工作,這在中國乃至全球鄉村碳管理中都是前瞻性實踐。
從數字到智慧
不久前,中央網信辦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第二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了智慧農業、智慧美麗鄉村等試點方向,提出要建設一批智慧農(林、牧、漁)場,推動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術與裝備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集成應用等。
“鄉村不僅有農業,還有農村、農民。”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電商研究中心主任、聯盟副理事長郭紅東認爲,智能鄉村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手段,實現過去生產的在線化、透明化、互動化,最終目的是提高生產效率、經營效率、管理效率。
基於“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郭紅東指出,智慧鄉村建設包括數字技術賦能產業、環境、電能,智能醫療等生活服務,以及鄉村治理、百姓文化的數字化等。
上海微笑草帽創始人郭輝還表示,他更關注通過智慧化管理解決鄉村無人種田的問題,這對鄉村運營很有幫助。
“零碳智慧鄉村具有數字化、智慧化、生態化等三個特徵。”在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洪武看來,數字化是基礎,智慧化是手段,最終實現生態化。
在多位與會專家看來,可持續是當前零碳智慧鄉村面臨的發展問題,也是鄉村振興的共性問題:如果不能形成經濟業態、經濟模式和盈利模式,很難可持續。“怎樣把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導和自下而上的商業模式結合好,是一個特別大的挑戰。”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聯盟理事長陳志鋼指出,鄉村的良性發展,既要有政府爲主導的良好發展環境,也需要市場化爲鄉村可持續發展帶來動力,國內正積極利用“多利益相關方平臺”促進低碳鄉村轉型實踐,長三角零碳智慧鄉村聯盟成立,正是要發揮這樣的關鍵性紐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