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光環效應 認清企業的真實面目

商業造神作者/菲爾.羅森維格出版社/商業週刊

QR Code

工商書房 熱門文章

English英文線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心理學家德華桑代克(Edward Thorndike),針對陸軍官評覈部屬的方式進行研究。他要求軍官們根據幾項特質評估部屬,分別是:智能、體能、領導力個性等。評覈結果讓他大感意外。有些士兵在各項評比表現優異,簡直就是「超級士兵」,有些人則是各項目都表現平平。軍官們彷彿認爲,一位相貌堂堂,儀表出衆的士兵,應該也是射擊高手皮鞋擦得雪亮,還很會吹口琴。桑代克把這種現象叫做「光環效應」(Halo Effect)。

光環效應存在有好幾種形式。桑代克觀察到其中一種:一般人往往會憑藉着一般印象,對特定的特質進行評比。大多數人很難獨立衡量多種個別特性,容易把各項目混爲一談。

所謂光環效應是一種心理現象內心創造和維持一致連貫的印象,以降低認知上的錯亂。舉例來說:2001年秋,美國遭受911攻擊之後,布希總統整體滿意度大幅上揚。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爲美國民衆同仇敵愾,團結一心當總統的後盾

在此同時,美國民衆對於布希總統處理經濟問題的滿意度也上升,從47%提升到60%。不論你是否贊同布希的經濟政策,實在難以相信他處理經濟問題的能力,會在911之後的短短几周內大幅改善。但要把這些項目剝離,然後個別看待實在很難:對總統的整體滿意度,也會移轉至對特定政策的滿意度。大衆把光環套在總統頭上,對於評覈表的項目都給予較高的評價,畢竟,一般人很難認同總統在國家安全方面表現優異,處理經濟問題卻一塌糊塗認爲兩項都表現優異要容易得多。

光環效應除了能降低認知混亂之外,還會誘導人們用來推測難以直接評估的事情。我們往往是根據相關、具體且看似客觀資訊,推論其他較爲模糊或不具體的事情。舉例來說,我們不知道某項新產品品質,但如果是由一家信譽卓着的知名廠商所生產,我們自然而然會認爲品質不錯。這就是建立品牌的作用:創造光環效應,讓消費者偏愛公司的產品或服務。

另外,再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光環效應例子-求職面試。一般而言,面試官掌握應徵者最相關和具體的資料學歷學業成績榮譽獎章。因爲這些相關、具體和客觀的資訊牢記在心,所以對於應徵者的個人特質,或是應答品質這類較模糊的項目,往往依據既定的印象評比。

現在回頭看看公司。我們掌握公司最相關和具體的資訊是什麼?當然是財務績效。

不論公司盈虧銷售額成長,或是股價漲跌,財務績效似乎都是最客觀且準確的。正因堅信數字不會說謊,所以安隆泰科電子(Tyco)等案和近年來爆發的一些醜聞,纔會嚴重打擊我們的信心

我們對財務數字深信不疑,自然根據這些績效資料,判斷較不具體和較不客觀的事情。思科和艾波比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只要思科業績成長、獲利豐厚、股價屢創新高,經理人媒體學界就立刻把一切歸因於傾聽顧客的聲音、凝聚的公司文化,以及高明的策略;一旦泡沫被戳破,這些人士就會見風轉舵,嚴詞批評。這都合情合理,因爲那纔是首尾相貫的故事

更多摘文詳見:

bit.ly/2MQo4Y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