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李佳琦賣的和田玉是真還是假,不應成爲羅生門

李佳琦被指直播間賣假和田玉一事再起波瀾。據新京報報道,7月17日早間,打假人王海發文稱,針對之前舉報和田玉鑑定造假一事,已收到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回覆,“現已調查終結,對該出具假鑑定證書的公司做出責令整改及罰款10萬元,沒收違法所得1000元,對相關責任人罰款3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對此,李佳琦所在的公司美腕發佈聲明稱,鴛鴦金樓和田玉項鍊在上播前,公司對其進行了前置合規審覈,主品(項鍊)的《寶石鑑定證書》以及贈品(手鍊)的《寶石鑑定證書》均已通過審覈,確認產品名稱符合國家標準。

據報道,去年10月,職業打假人王海曝出李佳琦直播間賣假和田玉,以及品牌方鴛鴦金樓曾找到消費者範先生,想花5萬元和解,但被拒絕。自此,關於李佳琦在直播間所出售的和田玉到底是真還是假,各方爭論不休。消費者一方曾將購買的和田玉產品送檢,最終檢測機構答覆稱,項鍊中碳酸鹽含量太高,“無法出具和田玉鑑定證書”;而品牌方鴛鴦金樓則反覆強調相關產品符合標準。一時間,此事陷入“各說各有理”的困境之中。

就在公衆差不多要忘掉這段“插曲”時,王海最新的發聲,無疑令波瀾再起。很顯然,涉事鑑定公司因出具假鑑定證書被罰,固然不能將之與李佳琦賣假和田玉劃等號,但相關產品的正規性和銷售的規範性,難免要被打上一個更大的問號。而李佳琦方面最新的“闢謠”聲明,並不足以打消這種疑問。

綜合媒體的報道看,關於和田玉的鑑定,目前還存在一定的模糊空間。比如,對於和田玉的定義,存在2017年標準與2020年標準之分;再如,即便是被鑑定爲“真”的和田玉產品,也可能因爲關鍵礦物成分比例不同,而有成色和質地上的差異……但縱然承認這其中的複雜性,李佳琦及品牌方,恐也還需要拿出更多有說服力的證據來完成“自證”。

首先,李所售的和田玉到底是真還是假,仍有待更具權威性的第三方鑑定;其次,在銷售過程中,李佳琦方面是否存在誇大品質、誤導消費者的行爲?再者,如王海所指出的,使用假鑑定證書本身也有欺詐之嫌了,是否應該給予消費者“退一賠三”?當然,這些問題僅僅是靠李佳琦方面來回應,是不夠的。事已至此,相關部門或也有必要介入調查,及時釐清其中的是是非非和銷售行爲的邊界,不僅關乎消費者權益和涉事公司的名譽,對於整個直播帶貨行業的健康發展也有積極意義。

同時,李佳琦這樣的頭部主播被“打假”,並且相關鑑定機構也被監管部門查出存在問題,這一現象也應該再次提醒消費者,像珠寶、玉石這類有一定特殊性的商品,在購買上務必得多留個心眼。比如,與之相關的一則新聞就值得注意——2019年,有媒體暗訪發現,在國內某最大珠寶集散地,一張看似嚴謹權威的珠寶鑑定證書,沒有經過任何檢測就蓋着鋼印出世了。業內人士直言,有些珠寶鑑定就是印給消費者看的,商家要什麼檢驗結論就印什麼結論。結合這樣的行業亂象,再來看李佳琦的售假風波,消費者或許可以學到一些“避坑”常識。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朱昌俊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