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中小型劇團 北藝董事長:追上韓國不會太久

臺北市文化局着手計劃舞臺劇產業,北藝中心是不可或缺的要角。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戲劇獎」報名受理即將開跑,預計在2025年6月,劇場界的幕前幕後工作人員都能走上紅毯,對於整體戲劇產業界來說,紛紛認爲是一大助力。臺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也說,除了戲劇獎之外,未來也計劃提供中小型劇團在西門紅樓有「定目劇」演出,這也是市長蔣萬安從韓國考察,期盼擷取下的經驗。

所謂的定目劇是指固定的劇目、場次和長期演出。蔡詩萍表示,對於中小型劇團而言,在大型場館表演所需要的成本過高,因此紅樓場館能容納250到300人相當適合,也能讓劇場慢慢成熟,目前經營總監也很支持,他也推薦,小型劇團的「讀劇」也很精彩。

蔡詩萍表示,臺北戲劇獎希望能鼓勵從業人員或跨界的演員,在這一年努力的時間內,成果能被大衆看見,也能借此帶動戲劇界心血。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王文儀說,現在舉辦戲劇獎是很好時機,「如果太早又可能不太成熟、沒有準備好,之後又會太晚,現在是音樂劇發展道路上蓬勃的時機。」

至於和韓國戲劇界相比,王文儀認爲,一方面是市場的開拓度,越多人看、作品就會越好,韓國的演員在訓練時,舞羣是站上去能讓人吸睛、看見,而臺灣以往藝術大學訓練的學生都會較爲內斂,不過這三年發現,臺灣演員表現自己的力道、動能越發不同。

王文儀說,演員在臺上發光發熱、表現自己,這正是產業發展的指標,因爲演員夠有力,快速理解島顯亞的指令、傳遞到觀衆面前。另外,則是臺灣也有許多有高辨識度的作曲家,打造自我風格,就會有觀衆追隨、互動和迴響,「我相信追上韓國不需要太久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