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尿是警訊?醫揭5成因 「3多3少」可護腎

泌尿科醫師呂謹亨指出,大部分的泡泡尿都是良性的,可能是排尿速度、水喝太少等原因造成。(示意圖/達志影像)

尿液其實藏有身體健康訊號,不少人一看到泡泡尿,就擔心腎臟是否出了問題,泌尿科醫師呂謹亨表示,大部分的泡泡尿都是良性,大約5到10分鐘泡沫就會消失。而造成泡泡尿的原因,包含排尿速度、水喝太少、腎臟受損等,另外呂謹亨也分享保護腎臟的「3多3少、4不1沒有」原則。

呂謹亨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造成泡泡尿的第一個原因是「排尿速度」,泡沫的多寡與衝力有關,尿液衝擊馬桶便會產生泡泡,因此站着排尿的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現泡泡尿。第二種原因是「水喝太少」,水喝太少會讓尿液濃度變高,尤其享用大餐時會吃比較多肉類(蛋白質),尿液所含的氮廢物、電解質、鹽類也較多,就更容易出現泡沫尿,另外早起的第一泡尿也是如此。

第三種原因是「腎臟受損」,例如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變等,會影響腎臟的過濾功能,導致血液中的蛋白質跑到尿液內,形成蛋白尿,如果沒有及時發現處理,可能導致末期腎病變。第四種原因爲「糖尿病、高血壓」,這兩種病症可能影響腎臟血液與功能,導致腎臟壓力增加、腎功能下降,無法過濾蛋白質,出現蛋白尿;如果糖尿病控制不好,尿糖或酮體含量增高,也會產生泡泡尿。

除了上述4種原因以外,還有其他狀況可能產生泡泡尿,包含慢性感染、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長期服用止痛藥、女生生理期、發燒、激烈運動等狀況,也可能出現蛋白尿。如果看到泡泡顆粒較大,或有不易化開的泡沫尿液,就可能是尿液中出現大量蛋白,腎功能受損的表現。

呂謹亨也分享保護腎臟的「3多3少、4不1沒有」原則,「3多」是多纖維、多蔬菜、多喝水,「3少」是少鹽、少油、少糖,「4不」是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最後的「1沒有」則是沒有鮪魚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