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聯合政府選前可籤合作意向書 柯文哲:除新潮流都可合作

民衆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今舉行聯合政府政策討論座談會。(楊亞璇攝)

民衆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今早舉行聯合政府政策討論座談會,他提出,在選前可以簽署合作意向書,區域立委互相支援,不分區立委,政黨票各自努力,但也不要互相攻擊,更重要的,選後應該要有聯合政府委員會,還有國會多數聯盟的設計,組織一個最能夠替人民服務的聯合政府,「除了我們反對新潮流以外,其他力量都可以合作」。

座談會與會學者包括東吳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林騰鷂、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兼任副教授彭錦鵬、東吳大學教授劉書彬、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退休教授曲兆祥、成功大學法律系教授許忠信、崇右科技大學教授鄭寶清及前南投縣長彭百顯。

柯文哲指出,今天座談會不是爲了柯文哲量身打造,來的學者也是不分黨派,各種顏色都有,今天的目的是要打破贏者全拿、毫無制衡、有權無責的體制,打破目前威權總統制、超級總統制,在他看根本是民選皇帝制,要重新建立清廉、勤政、愛民、愛鄉土,來確保臺灣的長治久安,在這次選舉當中,提出臺灣歷史上第一次的「聯合政府,團結臺灣」的政治訴求。

柯文哲說,聯合政府在先進國家有很多案例,但是在臺灣從來沒有試驗過,在所有華人世界歷史,也從來沒有聯合政府經驗,他也不認爲歐美先進國家的制度可完全移植臺灣,不過可以作爲參考,政治工程的改革,必須要以憲法、憲法增修條文當作基礎,現階段的政治目標,是要打破贏者全拿、毫無制衡、有權無責的政治體制,要打破新黨國、新威權、新潮流,要把國家還給人民。

柯提及,從民調上看起來,目前超過65%民意希望政黨輪替,他也呼應民意要求,想要發動臺灣第三波民主改革,要先確立戰略目標,就是政黨輪替,而不是政黨或是個人的利益,對他來講,現階段政黨合作的目標是政黨輪替,「而不是趁機贏過柯文哲或擴大自己的政黨」。

柯文哲說,爲了這個政治目標,應當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要最大化合作力量,這也不僅是民衆黨、國民黨,鴻海創辦人郭臺銘也應該包括進來,如果認爲現階段,郭是在臺灣對財經視野最寬廣的人,「爲什麼不讓他一起來參加國家建設?」柯文哲表示,從這個觀念擴展出去,「除了我們反對新潮流以外,其他力量都可以合作」,讓臺灣變得更好。

柯說,政黨合作或是聯合政府在臺灣從來沒有試驗過,從政策行動綱領、總統選舉、立委選舉,甚至選後立法院、副院長、各委員會召集人選舉、行政院組閣,還有各種議案合作,合作層面很寬廣。柯批評,如果在現階段說,總統選舉不能合作,其他通通不能談,這就是典型爲了個人利益妨礙整個全體的利益。

柯文哲說,怎麼做都在摸索,他也只能提出建議,比方說在選前可以簽署合作意向書,區域立委互相支援,不分區立委,政黨票各自努力,但也不要互相攻擊,更重要的,選後應該要有聯合政府委員會,還有國會多數聯盟的設計,只要公開透明、專業、清廉效率的原則,就可以組織一個最能夠替人民服務的聯合政府。

他說,自己也主張開國是會議,凝聚國內不只是政黨,有時候直接訴諸人民,進行一場第三波民主改革,10月9日已經提出對臺灣未來方向看法,終極目標是內閣制,但涉及修憲不可能一步到位,應該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往內閣制。

柯文哲指出,他主張總統應當到立法院國情報告,接受立院黨團的質詢,閣揆同意權應該要恢復,要當行政院長還是要當立法院多數支持、部會首長應該要有立法院各委員會聽證、廢考監兩院,立委選舉從並立制變聯立制,不分區立委從5%到3%,讓小黨有更多生存空間,不要讓社會失去多元,目前兩極對抗社會文化應該變成多元合作的文化,18歲公民權一定要推動,被選舉權應該從23歲下降到20歲。

他說,應該透過國是會議,凝聚共識,一步一步靠過去,終極目標是內閣制,有兩個精神,還是要給小黨空間,減少尖銳對抗,也讓政策延續性增加,不管選舉或執政,都是改變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他常告訴自己,他在臺灣歷史上最大的功勞或貢獻,應該就是給臺灣改變,希望給臺灣帶來新的思維,也相信新的改變可以實現美好臺灣。

對於聯合政府政黨歧見如何化解,是否造成更紛亂政局?柯文哲說,聯合政府也是新的政治文化,過去就是贏者全拿,會造成兩極對抗、相當肅殺,選舉爲什麼過程這麼激烈,其實要慢慢跟北歐國家、西歐國家學習彼此包容妥協,到最後可以達到合作。

他說,聯合政府是新的概念,他知道臺灣歷史沒有實現過,甚至華人歷史也沒有,但是歐美國家,北歐西歐國家,蠻普遍的,先進國家會有內閣制一定有他的理由,當然在實現過程中一定遇到很多問題,他也認爲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就慢慢往這個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