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MPV,小鵬和理想有多少勝算?

消費理性,成爲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從山姆會員店,流向了盒馬會員店,再到盒馬折扣店;爲了省油費,公交車、地鐵成了更普遍的選擇;拼多多被簇擁着前進。

不少消費行業也因此,增長緩慢。而30w+的高端汽車市場,卻在逆流而上。2023年,該價位細分市場增速達到了32.6%,總市場的增速不過5.7%。還有一個信號是,越來越少的人爲小於30w+的MPV買單。

(價格定位細分市場 圖源:乘聯會)

於是,越來越多的新勢力想要探一探高端MPV市場,也就不足爲怪。畢竟,對於車企來說,賣一輛30w+的MPV要比一輛同價位的SUV面臨的對手更少。

順着這個思路,車企要麼就是挖掘自家SUV潛在客戶導向MPV,損失SUV的銷量,整體來說不虧。若是產品力足夠,還能吸引點在SUV和MPV兩種車型搖擺的人,成爲他的增量。

而實際的MPV市場,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相比之下,擺在MPV車主面前的阻礙,要比SUV車主的,多的多——底盤低沒法像SUV那樣到處爬坡,風阻高導致車內噪音值高、乘坐舒適度沒法保證,更高的重量使得續航問題更爲嚴重。這就導致,車主想要出去玩,冷不丁哪裡就豎起了紅燈。

同時,30w+的高端汽車市場大漲,並非是原先受衆更有錢了。

車企先要搞定的是,既要又要還要的消費者,還要面對一個事實——雖然競爭並不激烈,但MPV市場規模已然重回十年前。

想要立足,車企得轉移點SUV的受衆到MPV,憑藉耀眼的產品力,主動擴大這個市場的盤子,然後再徐徐圖之,想着破局的事。

01 從鏟子到符號,MPV見證了十年的消費變遷

早年的MPV市場,是被物流催熟的。

21世紀初,隨着電子商務的發展,消費者對快遞的需求空前絕後,可以看到,2012年起,快遞業務量開始高增長。

(快遞業務量 圖源:同花順)

在物流行業掘金,成爲越來越多人的選擇。早期,中小型MPV也就是麪包車,逐漸登上了"車生巔峰"。

(多功能乘用車 圖源:同花順)

如果要說MPV在中國的發展,上汽集團有着極高的話語權。近8年來銷量前十名之中,上汽通用旗下品牌霸榜前六,光是五菱就有4款車型上榜。

(MPV銷量排行榜趨勢 圖源:車主之家)

自那開始,五菱系列、寶駿730(略高配版的五菱),合力讓大街小巷、省內外高速都佈滿麪包車的身影。別克GL8則是窺到了商務人士市場:一個最明顯的證據是,第二代GL8被稱爲陸上公務艙,其四代車型的設計,也將其與貨車進行了區分。

儘管沒上前十榜單,我們也必須給豐田埃爾法一點牌面,作爲富豪保姆的代步車,埃爾法的價格在當時高出天際——定價83.90-92.80萬元。

但很顯然,商務市場並不夠用,能買保姆車的人少之又少。同時,互聯網物流的出現使得物流行業更加高效、節省成本,同時也減少了對面包車這類運輸車型的需求。於是,"宜商宜家"成爲各個MPV廠商主打的招牌。

正當家用成爲唯一的增量的時候,又恰巧碰上難以出遊的那幾年,於是這市場,越發展越小。MPV的銷量一年不如一年,市場規模與2013年相當。

而那時的車企,並沒有雪中送炭。一份調研報告背後,投射出2020年以前,市場的真實現狀:消費者對配置產生了極大的需求,但車企對消費者的需求普遍"不予理睬"。

或許,這也反映了當時大家造車的思路——車企來定義用戶要什麼,現如今這個愈發激烈的市場,已然被用戶"教育"了。

近兩年來,能與五菱擠進同一榜單的,是宜商宜家、堆滿配置、以用戶爲先的玩家。近一年以來,五菱宏光(4.6-5.99萬元)多次被更高價位的傳祺M8(17.98-36.98萬元)、別克GL8(23.29-47.39萬元)、騰勢D9(33.58-66萬元)超過。

(MPV部分車企銷量趨勢 圖源:車主之家)

傳祺系列打着所謂"在外滿足了面子,在內滿足了家庭"的旗號(即宜商宜家),滿足了大衆對配置的需求——40萬以內能夠享有包括但不限於頂級粵繡工藝的半苯胺真皮座椅、雅馬哈頭枕音響、一鍵SPA等功能,同時產品矩陣較爲豐富,滿足各類羣體的偏好。

別克,似乎已經成爲明星的專屬座駕,出現在各大綜藝之中,刷滿了存在感。在生活層面,也在戶外旅遊租賃市場有了一席之地:在2022年7座MPV車型訂單量排名中,別克GL8佔總訂單量的80.83%,佔據租車訂單量榜單第一。

騰勢D9則是靠着比亞迪的品牌勢能,借奔馳參與設計之名,向30萬元+的高端MPV市場發起了進攻,俘獲高淨值人羣的心。

如今來看,在各個價位已都有"常勝將軍"——五菱稱霸10w以下市場,傳祺、別克、騰勢則分別佔據10w-20w、20w-50w、30w-70w的市場。MPV雖小,各價位玩家已然聚全,正等着被後來者洗牌,或是主動勸退。

十年,足以改變一個行業,也足以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原先的麪包車是物流掘金的"鏟子",而現如今的MPV,是人們享樂的工具,是高端身份的象徵。當物流沒什麼更多的金子可挖時,MPV市場要靠着人們對享樂的慾望,對身份的認同感,續命。

02 MPV車企終身課程——有錢人喜歡啥?

燃油MPV的故事,基本已經定型,而純電MPV的故事,序章還沒寫完。在近兩年的MPV排行榜中,僅有騰勢D9是新能源車型。

2018-2022 年,新能源 MPV 銷量分別爲1.2、1.6、1.4、4.4、9.2 萬輛,新能源滲透率分別爲 0.7%、1.1%、1.3%、4.1%、9.8%,而同期乘用車整體的新能源滲透率分別爲 4.4%、4.0%、6.2%、15.5%、27.8%。

不過,新能源MPV市場很快就會熱鬧起來,今年又來了兩個新玩家。

新年伊始,小鵬X9(35.98-41.98萬元)正式發佈,共有四款車型在售;純電車型理想MEGA,將於3月1日發佈,預售價格60萬以內。二者盯上了賽那(30.98-41.18萬元)、騰勢D9(33.58-66萬元)、奧德賽(23.58-43.98萬元)的地盤。

MPV市場,怕是又要被掀起一陣波瀾。畢竟,以上所提到的MPV一大痛點——配置低,應該會被妥善解決,小鵬和理想本就是用戶爲先的玩家,再加上理想還是新能源冰箱大彩電的開拓者,小鵬的SKU也不少。

那麼,這個浪又能掀多大呢?在懂車帝的一次"純電MPVvs燃油MPV"討論中,MPV的痛點,奔涌而來。

關於純電的續航的討論,是最爲激烈的。

支持純電的一方認爲,MPV由於本就不適用於城區以外的場景,高管們都會選擇坐飛機、高鐵,而在城區裡充電樁管夠,不存在續航問題(目前,一線城市中心城區公共充電樁設施覆蓋率超過80%,服務半徑與加油站相當。全國65%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具備充電條件)。

聽到這,燃油支持者坐不住了:我買了車爲什麼不能到處開?還要考慮續航問題?

純電一方再拿出的證據是,長途之中開三個小時必然要休息,而目前理想MEGA的電池,能夠撐滿這三個小時,同時也能在休息時間內滿電。

緊接着,純電一方又再次拿出殺手鐗——有智駕、純電大彩電,油車也可以裝,但是沒人裝······

這場酣暢淋漓的探討,註定是沒有贏家的,畢竟消費者不會那麼客觀,maybe一個豪華的內飾就讓他們買單了。

不過我們倒是可以基於以上討論,給MPV車主做一個優缺點List:

無論是油車還是電車,都存在着底盤太低,不適用於任何路況,車頭太臃腫風阻過高導致的使用場景受限問題。

相比於燃油,純電MPV存在着續航難的問題;相比於純電,燃油MPV的廠商們沒有配置冰箱大彩電,缺乏智駕基因。

而這個List上,也得有一個選項——預算。

從2022年3月艾瑞諮詢有關家用MPV車主畫像調研來看,MPV的增量市場——家用MPV的受衆是中產們"中基層管理者、月平均收入1.3萬元,13.4%的車主月收入超2萬"。

現如今,對於中產們來說,日子是越過越艱難了,MPV預計是指望不上原先的羣體了。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誰導致了30w+中高端市場增速大漲?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給出了答案:"30萬元及以上車型市場增長較快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汽車市場換購需求較強,同時高收入羣體的購買力增長明顯"。

如果我們根據基於現如今的生活成本來計算,以上這句話或許可以翻譯成,中產人選擇多添幾萬換購而非再買一臺,同時高收入人羣(起碼月薪2w+的打工人or財富自由人羣)的購買力增強了。

MPV成爲更高階層人羣的遊戲,另外一個證據是,在結婚率、生育率越來越低的當下,更偏愛MPV的受衆——三孩成爲頭部玩家的專屬體驗。

搞定三孩家庭、財富自由人羣、打工皇帝們,成爲車企們在MPV賽道的終身課程。而如何改善續航、舒適度、配置個數等,是必修課。

03 理想、小鵬,MPV的破局者?

當自主品牌理想和小鵬帶頭重塑了SUV和轎車格局的時候,我們仍然寄希望於二者,盤活MPV新能源市場。

根據目前透露出的信息顯示,理想、小鵬已經着手開始解決MPV的痛點了——理想MEGA的風阻係數是0.215Cd,小鵬的風阻是0.227Cd,略高於EQE轎車(0.22Cd),而略低於SUV車型蔚來EC6的風阻(0.24Cd)。

雙方對於底盤也進行了調教——例如小鵬MPV全系標配智能雙腔空氣懸架(包含智能雙腔空氣彈簧+智能可變阻尼減震器,理想MEGA配備魔毯3.0的動態底盤系統,標配有雙腔空氣彈簧和CDC減震器,支持阻尼五檔可調。具體體驗如何,還有待驗證,不過表面上的功夫都做滿了。

除此之外,在座椅的配置上,皆配備二排雙零重力座椅;彩電大冰箱兩車也均有配備;在車機上,兩款車均內置高通8295芯片。從現有信息來看,小鵬和理想基本都把MPV的痛點解決了。

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續航的問題。

根據理想MEGA官方介紹,在800V平臺下使用5C電池技術,能夠實現的充電峰值功率超過500KW,充電9分30秒續航400公里,充電22分鐘續航600公里。

小鵬X9標配全域800V高壓碳化硅平臺和3C電芯,在CLTC工況下最高續航可達702公里,百公里綜合工況電耗爲16.2kWh,充電10分鐘續航最多可增加300公里。

從理論數據來看,考慮到司機需要休息,若無需排隊,整個行程是很順暢的。但,理論續航和實際續航的巨大反差,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影響因素有車身重量、溫度、電池充電效率、駕駛模式和習慣。

這樣的真實體驗比比皆是,此處就僅貼上一個帖子。知乎上,作者AGONG表示,新買一輛特斯拉model Y官宣續航里程525公里,如果充滿電看到434公里純屬正常,千萬不要少見多怪。

他繼續補充道,續航里程真正對車主有影響的是跑高速和寒冷的冬天。在高速行駛120km/h或者冬天駕駛,特斯拉標準續航版ModelY應該是可以跑300km以上,衰減大概30%左右。我們能夠想象的是,MPV的實際續航要比以上數據,還要更低——車身更重,承載的人也更多。

能否搶佔到賽那、騰勢D9、奧德賽的市場?理想或許更爲輕鬆,其本就錨定了奶爸羣體,其中應該不乏3孩家庭;而小鵬還需花點時間,提升自己的高端形象。就筆者的眼光來看,理想、小鵬的車型外觀設計,相比之下,更爲入眼。

純電第一篇章,將由騰勢D9書寫,故事的開頭或許是:十年後我重生了,從SUV轉型到MPV市場,月銷超1萬。

理想和小鵬,將是第二篇章的主角破局者,他們拿着更低的風阻、更舒適的底盤、更多的配置——智駕、冰箱大彩電,也就是拿着十足的誠意啃下這個市場,把SUV賽場上的硝煙,帶到MPV上來。儘管其他賽道,續航已不是最大的問題,但在MPV市場,續航里程是兩家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