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達悟族數十年 感傷時代變遷

潘小俠拍最多次的作家可能是夏曼藍波安,兩人因爲蘭嶼結緣相識數十年。(潘小俠提供)

擅長紀實攝影的潘小俠,常常不顧資金來源,自掏腰包出攝影集辦展。他以紀錄蘭嶼達悟部落、艋舺在地文化的攝影作品聞名,更曾拍攝日本時期高砂義勇隊紀錄片,深入走訪原民部落,留住即將消逝歷史。但他坦承,1980年第一次踏上蘭嶼拍照時其實不順利,他上島沒多久就「犯忌」,被達悟朋友警告,落荒而逃。

原來當時潘小俠還不熟達悟文化,在朗島海邊看到一棵麪包樹,落下漂亮的麪包果,隨手拿一顆收進包包中,打算帶回臺灣給朋友看。沒想到借住部落的達悟人看到告訴他,這是魔鬼的果實,不吉利,要他扔掉。他扔到戶外後,隔天又引起鄰人驚擾。達悟人態度丕變,他只好離開。

潘小俠回憶,「1970年代時,攝影的主流是沙龍照,但我覺得那種照片『很傷眼睛』,不想拍那樣的東西。看到畫家劉其偉的《臺灣土着文化藝術》,我就想,我要拍這樣的作品。」沒想到他一上島就犯了忌。回到臺灣,他開始研究、瞭解達悟文化。再回去時,他包包裡除了相機,還帶上長壽菸禮物,與部落朋友喝酒交陪。

拍攝達悟族數十年,潘小俠也明顯看到時代變遷,「我最早去拍攝招魚祭的時候,還有20幾個達悟人蔘與,去年再去,卻只剩2個人會造舟的人也只剩一個了。」這些年的拍攝工作,讓他多少都接觸到各個原住民族,但還有幾個較新納入的未去拍過,「這是我接下來要繼續拍的目標。」

潘小俠的經歷還有十分傳奇的一段。1989年他在淡水河畔,聽到金門王的歌聲,被深深吸引,甚至爲他的歌聲走進茶室。後來他爲了「留住臺灣的聲音」,成爲金門王和李炳輝經紀人,可說是名曲流浪到淡水》的推手。據說他用賺到的錢買了臺賓士,但錢來得快,去得也快,幾個月又變回朋友口中「總是很窮」的潘小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