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新年“捂緊錢包”
往年每當歲末鐘聲敲響之際,整個歐洲本應沉浸在跨年消費的喧囂之中,然而今年的新年購物季卻有些“冷意”逼人。
據路透社消息,2024年年末的購物季,歐洲各國的消費市場“彷彿被一層陰霾籠罩”,整體表現較爲低迷。根據意大利購物易(ShopFully)和德國優惠提供商(Offerista)這兩家數字零售營銷公司近期發佈的2024年假日購物調查報告,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這3個國家消費者的“消費者擔憂程度”居前三位,成爲此次購物季中最“焦慮”的羣體。
歐洲消費者爲何憂心忡忡?因爲生活成本上漲,百姓錢包“壓力山大”,消費者不得不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柴米油鹽”這些基本開支上。
報告中的具體數據進一步印證了消費者的謹慎態度。在羅馬尼亞,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消費者在假日購物上的預算和上年持平,還有近20%的人直言要減少支出。通脹高企、生活成本上漲、能源價格上漲和個人財務壓力等多重因素,共同促使消費者將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基本開支尤其是食品飲料等生活必需品上。
通脹問題是整個歐洲的“心腹大患”。克羅地亞社會學家伊維卡·羅迪奇指出,在克羅地亞,每3個退休人員中就有一個處於貧困邊緣,即使在跨年期間也難以增加消費。他指出,克羅地亞仍然面臨高通脹的嚴峻問題,尤其是食品價格的上漲。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退休人員的生活,也對整個社會消費產生了負面影響。
藉助計量經濟學模型,匯豐高級經濟學家克里斯·黑爾梳理出了導致歐洲家庭消費疲軟的三大原因,高利率環境、居民財富減少和消費信心低迷。
其中,高利率環境增加了家庭借貸的成本,使家庭更加傾向於儲蓄而非消費。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歐元區家庭儲蓄率達到15.7%,高於上一季度的15.2%。
居民財富減少則直接削弱了家庭的消費能力,導致消費信心低迷,歐洲家庭對未來經濟前景持悲觀態度,進一步抑制了消費。德國市場研究機構捷孚凱日前發佈的報告顯示,2024年12月德國消費者信心先行指數較上月修正後的數據下降4.9點,跌至-23.3點,消費意願進一步降低。歐元區另一個重要經濟體法國也面臨着類似的困境。根據法國國家統計和經濟研究所公佈的數據,法國2024年11月消費者綜合信心指數從上月的93降至90。黑爾進一步指出,目前歐洲消費者信心疲弱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能源短缺給歐洲家庭帶來的“創傷”效應;二是歐洲地區面臨歐洲各國政治不確定性以及美國下一屆政府帶來的不確定性。這些因素不僅影響了歐洲消費者的信心,也對歐洲經濟產生了負面影響。
“節儉之風”在歐洲的盛行,使得今年的新年購物季呈現出與往年不一樣的特點。不少歐洲零售業從業者察覺到,如今的消費者比以前更加“謹慎”和“保守”,他們的購買行爲更多地是“基於需求”而非“基於慾望”。爲了適應市場環境與消費者心態的變化,各國零售商紛紛調整經營策略。
比較典型的一個變化是,減少送禮人數以及禮品數量已經漸成趨勢。事實上,在疫情暴發之初,這一趨勢便已初現端倪。但在之後的幾年間,各國政府紛紛推出政策支持消費,零售業短暫回暖,遲滯了這一趨勢的發展。但如今,伴隨着歐洲經濟復甦乏力以及消費信心普遍不足的現狀,減少購買節日禮品的趨勢再度迴歸,而且勢頭強勁。
調查發現,今年,禮品卡和禮券成爲最受歡迎的禮物之一。禮品卡和禮券的優勢在於,能夠讓收禮者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靈活選擇,而且有助於送禮者嚴格控制預算,可謂一舉兩得。許多商家已經敏銳捕捉到了這一市場趨勢,將禮券打造爲今年的“禮品C咖”。
此外,爲消費者提供寬鬆的付款條件和多樣化的付款方式也成爲商家吸引顧客的重要手段。儘管大多數人在節日前夕制訂了相對謹慎的消費計劃,但難保有人挑花了眼,“激情消費”。對於這些“大方”的消費者,商家自然要想辦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在德國,不少商家均提供了有吸引力的付款方式,如專門針對“黑色星期五”促銷活動的分期付款計劃,以及按月付款、先買後付等新支付方式,進一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網上購物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歐洲消費者的青睞。網上購物的諸多優勢使其受歡迎程度不斷飆升。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輕鬆瀏覽琳琅滿目的商品,而且網上商品的價格往往與實體店相似甚至更低,同時還能享受快速免費送貨以及“網上購買、店內取貨”等便捷服務。金融公司Running Point Capital零售專家邁克爾·舒爾曼表示:“今年的假期縮短了,人們去店內購物的時間也相應減少,更多消費者會通過手機和電腦完成購物。”
儘管陰霾籠罩,也有不少人對未來充滿期待。多位經濟學家表示,消費市場的寒冬並非無法逾越。要讓歐洲消費者重新找回信心和熱情,實現經濟突圍是根本之道。 (作者:謝夢凡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