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歌唱大賽挨批雙標 以色列歌手在噓聲中拿下第5
受到全球反以聲浪影響,20歲的以色列選手戈蘭(Eden Golan)也捲入政治爭議,在杯葛氛圍下,她最後靠着觀衆的投票逆轉,在比賽中奪得第5名。(美聯社)
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11日在瑞典馬爾默進入決賽階段。來自瑞士的饒舌歌手尼莫(Nemo)奪冠,但決賽前夕,主辦單位因允許以色列歌手參賽,引發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上街抗議,讓本屆賽事再添濃厚的政治色彩。
以哈衝突自去年10月開打以來,以色列因對哈瑪斯的猛烈反擊而飽受批評。受到全球反以聲浪影響,20歲的以色列選手戈蘭(Eden Golan)也捲入政治爭議,在杯葛氛圍下,她最後靠着觀衆的投票逆轉,在比賽中奪得第5名。
根據一名在比賽現場的路透攝影師表示,戈蘭演唱時,臺下觀衆頻頻對她發出噓聲,但也有人爲她鼓掌。這些雜音透過轉播,讓歐洲和世界各地數以千萬計的觀衆都能聽到。另外,在以色列評審評分時,臺下也同樣爆出噓聲。
戈蘭的參賽曲《颶風》(Hurricane)原名爲《十月雨》(October Rain),但主辦的歐洲廣播聯盟(EBU)以《十月雨》太容易讓人聯想到哈瑪斯去年10月7日對以色列南部的襲擊,要求其修改歌名。因此,戈蘭將歌名改爲《颶風》。
儘管戈蘭更改歌名,大批網友和示威者仍要求主辦單位禁止她參賽,甚至來自世界各地數千名音樂創作者也發動抵制。
主辦單位歐洲廣播聯盟於今年3月確認戈蘭的參賽資格後,未對她做出禁賽決定,引發抗議者批評歐洲歌唱大賽「雙重標準」,因爲2022年的比賽中,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就被禁賽。
11日的決賽前,數千名抗議者齊聚馬爾默市中心,揮舞着巴勒斯坦旗幟,更高喊「歐洲歌唱大賽因種族滅絕而團結」,來諷刺賽事的官方口號「因音樂而團結」;還有數百人在比賽場外抗議,高喊「歐洲歌唱大賽,你無處可躲,你在支持種族滅絕」。
部分以色列歌迷雖爲戈蘭的參賽感到振奮,但仍難免有失落感,因爲他們認爲戈蘭受到「政治因素」牽連,而受到各國評審代表排擠。
戈蘭登上決賽舞臺前,以色列外交部長卡茲(Israel Katz)在社羣媒體X平臺上發文支持。他寫道,「伊登(戈蘭)自豪地站在巨大的仇恨和反猶太主義前。今晚,讓我們向所有的仇恨者展示誰在引領道路!」
在決賽前,荷蘭參賽者克萊因(Joost Klein)因遭製作團隊投訴而被取消比賽資格,最後有25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進入決賽。
歐洲歌唱大賽決賽的成績評比,50%由觀衆投票,另外的50%,則交由來自各參賽國家的5名音樂專業人士評審團。
本屆冠軍由24歲的尼莫以《密碼》(The Code)一曲奪下,這首融合鼓打貝斯、歌劇、說唱和搖滾的歌曲,講述尼莫作爲非二元性別者的自我探索之旅。尼莫在臺上領取獎盃時說,「我希望這場比賽能不負其承諾,並繼續守護全世界所有人的和平與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