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發起反補貼調查 央視:中方有充足反制手段

玉淵譚天指歐盟接連發起反補貼調查,中方其實也有充足的反制手段。(大陸環球網)

大陸央視微信公衆號「玉淵譚天」18日指出,歐盟執委會5月13日發佈聲明稱,將結束兩家競標歐盟成員國羅馬尼亞一太陽能專案中國企業的調查。這是近三個月以來,又一起中企被迫退出歐盟國家項目競標事件。歐盟《外國補貼條例》2023年7月12日生效以來,發起三次深入調查,全部針對中企。對於歐盟接連發起並不斷擴大反補貼調查中企的行徑,中方其實也有充足的反制手段。

玉淵譚主指出,如果歐洲繼續採取行動,中方很可能不得不採取一系列回擊措施。

事實上,去年以來,部分歐盟政客就開始將「反補貼調查」掛在嘴邊。

去年9月,歐盟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發表年度《盟情諮文》時表示,「全球市場現在充斥着廉價的中國電動汽車。由於國家的鉅額補貼,它們的價格被人爲地壓低了,這正在扭曲我們的市場。」由此,範德賴恩宣稱,要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來說,這種調查的發起流程,應該先是產業界申訴,然後政府專門機構立案。這次,歐盟執委會是自行發起調查。這樣的行爲,不代表歐盟國家相關企業的利益。

玉淵譚主表示,針對部分歐盟政客打壓中企行徑,中方已準備了充足反制措施。

熟悉經貿領域的律師沈倩說,歐盟在葡萄酒、乳製品在內等農產品,非常依賴中國市場。而歐盟農業存在大量補貼現象。去年9月,中國商務部便宣佈對歐盟進口馬鈴薯澱粉做出反補貼裁決,繼續徵收反補貼稅。

沈倩指出,歐盟補貼、傾銷行爲導致中國國內相關產業受到實質性損害,中方也有必要用實際行動,展現維護中企利益的決心。

除了農產品外,歐盟在航空器等領域,同樣依賴中國市場。空中巴士公司最近發佈報告預計,中國有望超過歐美,成爲全球最大航空服務市場。對這家歐洲航空器公司而言,意味着機遇。

玉淵譚主分析,某些歐盟政客意圖打壓中國,無疑是「吃飯砸鍋」。中國業界對歐盟補貼政策和惡劣做法非常不滿,認爲嚴重損害中國產業利益,呼籲政府利用一切手段反擊,包括髮起反補貼反傾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