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再生 竹縣走春新魅力
旱坑社區柿染製品,讓縣長楊文科大讚美麗。(圖/新竹縣政府、旱坑、南外、南埔社區提供)
新埔鎮旱坑社區 黃澄柿餅之鄉
旱坑社區因丘陵地形加上獨特「九降風」氣候,造就柿餅發展已有170年之久,如今每年可生產約400萬斤、佔全國九成產量。近年更積極轉型,以觀光休閒教育園區的姿態展現在國人面前,每年達35萬人次造訪。每年入秋,黃澄澄地曬柿景色,已成爲新埔深植人心的印象。
居民也利用柿餅製程的農廢果皮熬汁染布,發展獨樹一幟的「柿染」,運用在布料、服飾、抱枕、杯墊等各種生活用品上,不僅美觀、實用,更是物盡其用。此外還設計柿染體驗課程,更開發萃取柿單寧研製的保養品,徹底發揮客家人勤儉、惜物精神,也爲柿產業找到新的可能。
同時重啓自古傳承的炭窯、涼井等,讓傳統風貌重現於今,經過整理、美化後成爲休憩新去處,也結合燒炭窩古道、旱北古道等踏青路線,讓社區不僅保有農村的樣貌,也深具教育、傳承與休閒等不同面向的味道。此外,旱坑社區將剪黏、花燈等傳統文化發揚、傳承給下一代,在每年「天穿日」的迎天穿活動上,秀出花燈亮麗登場。
北埔鄉南外社區 蝴蝶生態豐富
南外社區其實是由南坑、外坪2村聯名而來,該處地廣人稀,至今仍保有舊時農村的風貌,且蘊藏豐富生態景觀與景色,尤以共1413階的新竹縣最長步道「千段崎古道」、被稱爲天空之城的新竹縣最高三合院「姜家大院」,以及蝴蝶生態最爲人所知。
南外社區蝶形生態池榮獲112年建築園冶獎。(圖/新竹縣政府、旱坑、南外、南埔社區提供)
在居民自發性參與下,活化蝴蝶生態池、隘寮、蝶道、蝴蝶廊道,每年舉辦「蝴蝶季產業活化活動」,數年下來已成社區必要年度特色活動,在夏季時吸引愛好者呼朋引伴前來賞蝶,尤其蝶形生態池還獲得112年新竹縣社區景觀營造類建築園冶獎。
除了賞蝶,南外社區也發展「與蝶共食」概念,取材在地栽種的蝴蝶食草如月桃、艾草、桑葉等,搭配客家常用青草或香氛植物,如魚腥草、甘草、肉桂等而成的「南外蝶村茶」,成爲極具在地特色的伴手禮。
而原有1413階的千段崎古道因失修頹圮,僅存400多階,3年來由居民結合志工逐一修復、重建,成爲休憩健行的絕佳去處。在古道的另一頭,能通往被稱爲天空之城的姜家大院,是新竹縣地理位置最高的三合院。原本的姜家大院因人口外移後荒廢,近年經過整修,已成登高望遠、懷古幽情的全新景點。
北埔鄉南埔社區 水圳友善耕作
位在北埔老街附近的南埔村,擁有百年曆史的水利灌溉系統「南埔水圳」,造就南埔自往昔即成北埔鄉的穀倉。而今,則以推廣友善耕作農業爲主,建構環境教育場域,落實「從生產到生活、從種子到餐桌」的食農教育,推出像是南埔圳巡禮、農村體驗、草繩製作等教案行程,能夠來此體驗到插秧、割稻、打草繩、鹹菜季、做鹹鴨蛋、採桶柑、拔蘿蔔等活動,相當寓教於樂。
南埔的文化也獲得傳承,如有形的古厝、三合院、錦繡堂、金鑑堂、金剛寺、古農具館、百年水車洗衫亭等。其中,重要文化財「錦繡堂」已有百年之久,且獲整修後妥善保存。其他富有歷史的建築,也在農村導覽的過程,將先人的智慧傳達到遊客的知識庫中。
另一項重要的文化則是特有的「石爺公」信仰,慶典至今已傳承百年,如今除原有的祈求兒童平安成長含意,更結合成年禮、換絭、解說服務、導覽設施等活動,讓「石爺祭」聚集居民積極籌劃、參與,發揚在地特色與客家傳統文化。(新竹縣政府廣告)
南埔社區每年農曆四月舉辦熱鬧的石爺祭祀活動。(圖/新竹縣政府、旱坑、南外、南埔社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