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最高漲4倍 氣候通膨傷荷包
氣候變遷加劇通膨現象,學者呼籲政府提出對策;圖爲大臺北地區13日午後下起陣雨,天空形成漏斗般的烏雲並下起雨瀑。(姚志平攝)
氣候通膨民衆有感!據綠色和平調查指出,90.8%民衆憂心氣候變遷進一步推升物價,綠色和平呼籲,除應公佈氣候通膨指數讓各界瞭解氣候通膨的潛在衝擊外,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更應討論「氣候通膨補償金」及「擴大綠色轉型投資」等解決氣候通膨的問題。
綠色和平調查2021年至2023年間,受高溫乾旱影響,以椪柑、玉米、冬瓜、柿子的影響最爲嚴重,柿子的漲幅最高達3.4倍;極端強降雨則使青蔥、茄子、芭樂、洋蔥在2021至2023年間上漲幅度最高,青蔥價格更達到4倍。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表示,調查反映民衆已認知氣候變遷會加劇通膨現象且擔憂未來會更加惡化,政府除了需要從源頭加強減碳進度才能減緩並控制衝擊外,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更應意識到治理氣候變遷也是在解決通膨問題,必須儘速協調環境、經濟、農業、財政等跨部會合作提出有效加速減碳的氣候能源政策,平緩物價。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榮達表示,除農糧產品外,氣候衝擊國外糧食價格、擡高飼料成本,使畜牧產業成本上升,如2021年7月豬肉平均價格爲84.11元,2023年7月已漲到102.94元,導致常見的排骨飯價格也隨之漲價。
中央研究院人爲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表示,隨着氣候變遷,未來冬天可能會變得更溫暖,會影響如荔枝等果樹結果,且海水溫度上升,也衝擊魚類生存。他提及,近日有媒體調查IPCC作者意見,有75%作者認爲世紀末溫升超過2.5度C,臺灣要如何調適因此帶來的高溫、大雨、乾旱等極端氣候?他呼籲,氣候變遷不只有氣候問題,還會帶來經濟、農林漁牧等挑戰,應要跨平臺才能提供解方。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表示,爲調適氣候變遷,行政院2023年覈定4116億元「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劃」,其中確保農業生產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由農業部主責,已有機制應對,行政院也有穩定物價小組,穩定民生物價,因應國科會2024年發佈的最新報告,行政院永續會也在檢討調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