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不法貸款中介趨活躍 多家銀行提醒市民勿被設局

“近期有推出個人信用貸,利息很低,先息後本、隨借隨還的,你可以先過來辦理資料錄入、鎖定額度。”臨近年末,薛先生突然收到了一個微信好友申請,申請加爲好友的一名女子在驗證信息中自稱是其同事,而後又稱自己是附近銀行的工作人員,可以提供便捷、低息的貸款產品。

事實上,該名女子不是銀行工作人員,更不是薛先生的同事,而是助貸公司的營銷人員,俗稱“貸款中介”。據報道,元旦將近,一方面是銀行迎來年終業績衝刺,另一方面是年底資金結算場景增加,不法貸款中介趁此開始活躍了起來。多位銀行工作人員均表示,近期也接到過助貸公司的營銷電話。對此,銀行發起了反擊——近一個月內,已有30多家銀行發表聲明,提醒客戶謹防不法貸款中介設局。

超低利息背後有貓膩

根據薛先生提供的聊天記錄,上述申請加其爲好友的女子稱“可以提供年化利率低至2.3%的個人信用貸款”,建議薛先生通過線下錄入資料以鎖定額度,等需要使用資金時就可以隨時提取。在薛先生多次質疑其身份後,該名女子才表示自己是“銀行合作方”,坐實了中介身份。

“實際上,不可能有那麼低的利率。”一位熟悉不法助貸公司套路的人士向記者揭露,信貸中介往往會打出年化利率低至2%、3%的信貸產品來吸引顧客,等顧客前往現場辦理後,又會以顧客信貸資質不足、需加“包裝運作”爲藉口,坐地起價,“高達10%以上的中介費很常見”。

上述人士還表示,不法中介通過灰色信息產業大量獲取用戶信息,然後使用密集、高頻的電話營銷來尋找意向客戶,並引導至線下辦理業務。“由於信息暴露得多,不法中介說給客戶聽的話,都有可能是‘量身定製’的,比如知道客戶剛買了房或者借過網貸,就會告訴客戶正常銀行渠道不容易放款。”

除了低息,不法中介還會打着正規機構、無抵押、無擔保、洗白徵信等極具誘惑的旗號,誘導消費者辦理貸款。不過,這背後往往暗藏貓膩,不法中介收取高額手續費、設置貸款騙局,甚至是以此洗錢行詐等,過往案例已比比皆是。

銀行衝業績中介搭便車

“最近,接到中介的電話是多了一些。”華南某股份制銀行對公客戶經理林女士向記者表示,年末時點,自己的私人號碼也經常接到助貸公司的電話,對方多是推銷客戶,有些甚至表示可以支付其一定報酬來尋求合作。

“部分助貸公司推薦的客戶資質太差,逾期風險很高,所以我會拒絕。”林女士表示,不僅是她,其所在支行的多位同事也接到過類似的營銷電話。此前,她曾接觸過一些助貸公司提供的客戶,審查後發現“客戶要麼是還款能力不行,要麼是相關數據不真實”,因此多數都直接回絕。當然,業內也不乏“圖省事、衝業績”的同行,仍違規與助貸公司合作。

爲了打擊不法中介,近期已有超30家銀行發出相關聲明。以國有大行爲例,12月5日,建行臺州分行發佈公告稱,該行及下轄支行從未與任何貸款中介機構或個人開展企業或個人經營類、消費類貸款業務合作,建行臺州分行的線上、線下企業或個人經營類、消費類貸款均由經辦網點自行營銷辦理。

“當前正值銀行備戰來年‘開門紅’階段,疊加有效融資需求不足,信貸投放難度加大。爲了完成業績指標,部分銀行的分支機構或客戶經理傾向於通過貸款中介來獲取客戶,導致貸款中介的活動趨於頻繁。”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