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步頻有多重要嗎,跑步如何提高步頻?

在我們開始跑步一兩個月後,會發現我們越跑越快,也跑得越來越遠,專業上來講,就是配速不斷提升。自然而然,配速的提升成了很多跑友不懈的追求。

說到跑步的速度,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概括,即速度=步頻×步幅。所以,想要提高配速,可以通過提高步頻或者加大步幅。

具有一定跑步基礎的跑友,相信都會關注步頻這個詞,那麼什麼是步頻呢?步頻就是我們走路或者跑步的時候一分鐘內腳觸地的次數,以下對步頻的介紹僅針對跑步。

對於跑步來說,業內有一個公認的黃金步頻數據,即180次/分鐘,意思就是說,在1分鐘內,我們的左右腳共踏出了180步。

之所以說步頻重要,是因爲步頻的高低可以影響到跑步的很多方面,比如最直接的配速,在相同步幅下,更高的步頻意味着更快的配速。此外,步頻更高,意味着更短的落地時間和更頻繁的落地次數,有助於我們跑步重心的穩定,維持穩定的跑步姿態,減少不必要的體能消耗。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它還跟跑步傷病的發生息息相關。跑步運動時,雙腳不斷在地面進行轉換運動:擡腳-落地-擡腳,每一次的落地,腳踝承受的負荷是體重的好幾倍,尤其是腳踝觸地的瞬間負荷更大,這也是我們最容易受傷的階段。

通過減少觸地時間,提高步頻,在配速不變的前提下,就可以縮小我們的步幅。這裡有必要介紹下步幅,它跟步頻就像一對孿生兄弟,互爲關聯,對跑步的健康影響起到核心作用。

步幅,即我們兩腳觸地之間的距離, 如果距離超過一定範圍,則認爲步幅太大, 俗稱跛腳跑。步幅過大時,通常只能使用腳跟接觸地面,而膝關節保持筆直,巨大的地面衝擊力沒有得到有效緩衝,直接穿過鞋跟。這時,由於膝關節處於直線狀態,膝關節周圍的肌肉不能起到吸收衝擊力的作用。這種衝擊力會穿過半月板,膝關節,髖關節甚至腰部背部,這就解釋了爲什麼許多跑者會慢慢磨損半月板,髖部疼痛和腰痛。你可以想象,當我們從高處跳起來避免受傷時,我們必須使用前腳掌着地並主動彎曲膝蓋以緩衝臀部是一個道理。

有研究顯示,跑步傷痛的頭號原因是步幅過大,跑步受傷很常見,研究顯示每年都會有65-75%的跑者經歷過傷痛。

由此可見,提高步頻,在提高我們配速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縮小步幅,從而降低受傷的風險。跑得健康,要遠比跑得更快、更遠來得重要,不是嗎?

既然高步頻這麼重要,那麼如何提高我們的步頻呢?

很多小夥伴,尤其像我這樣的跑步小新來說,一開始都是隨性跑,往往步頻不高,配速更多是通過邁開腿跑,即我們所說的大步幅來拉昇,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現各種傷病,在有一定跑量基礎,開始邁入嚴肅跑者行列的時候,提高步頻就刻不容緩了,以下是幾個小建議。

第一,最簡單的就是藉助節拍器,市面主流的跑步APP,如咕咚,悅跑圈和keep的跑步運動都有配備節拍器,跟着節拍器跑就行,當然要循序漸進,如果一開始步頻只有160左右,建議先按170,堅持兩週左右,等穩定了再慢慢提升。

第二,如果覺得節拍器太枯燥,也可以下載相應步頻的音樂,像本站雲音樂、QQ音樂等主流音樂APP都有專門的步頻跑步歌單。另外,平時有用運動手錶跑步的話,比如華爲Watch gt2或者佳明Garmin245這種自帶音樂播放功能的,就可以直接導入,隨身攜帶更方便。

最後,身邊如果有跑步大神的話就更好了,專業跑者步頻基本都能穩定在180以上,跟着他們的節奏跑就對了,同時也可以隨時聽取他們專業的意見。

總而言之,不管是想要無傷跑,還是想跑得更快更遠,提高和穩定步頻是我們必須要打好的基礎。當然,數字畢竟只是數字,最重要的還是要根據自己跑步階段,隨自己的節奏來,步頻、步幅和心率三者達到平衡纔是最重要的,尤其對於跑步小新來講,一開始就追求高步頻,沒有跑量和心肺基礎,也意味着更高的心率,同樣不利於身體健康。

還是如之前我的文章《有氧跑,你最舒適的跑步狀態》一文所說的,只有先進行有氧跑訓練,有了跑量和心肺能力基礎,再追求高步頻纔是科學合理的,在這之前,控制住好步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