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讀完一本小說了?

手機玩久了,很多人都聲稱自己患上了「閱讀障礙症」。

仗着自己是成年人便恣意沉迷網絡的人比比皆是,深度內容無人問津,直到某天,YOKA君在給朋友分享一個互聯網瓜時,都得到了「太長,不看」的回覆。

文盲的風最終還是刮到了我的身邊。

其實刷短視頻日子久了,也會覺得精神極度貧瘠——並非是互聯網沒有乾貨內容可看,而是失去了大腦視覺轉化過程,大多數人都提前、不假思索地進入了思維運動的賢者時間。

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但閱讀能力的建立也並非一日之功。

所以你們的YOKA君,同樣曾經沉迷網絡的衝浪選手,臻選了這些年看過的一些好的文學作品,快速沉浸、文字考究且有深刻意義的小說或散文,與閣下分享。

希望大家能重新建立起閱讀的習慣,或者說,對客觀世界的自主想象力。

莫言

—生死疲勞—

如果你覺得諾獎離你很遠,不如就近看看莫言。

除了被改變成影視作品的《紅高粱》,這部生死疲勞也是令我在青春時期備受震撼的一部小說。這部涵蓋了天馬行空的想象隱喻的作品中,主人公經歷了數次匪夷所思的輪迴。

成爲驢、成爲牛、成爲豬、成爲狗、成爲猴……最終成爲世紀嬰兒藍千歲。

莫言以自己的家鄉山東省高密縣爲背景,透過了幾世不同生命的眼睛,觀照了時代變幻中,鄉村社會伐毛換髓蛻變的疏影。

據說,他用幾十年的時間爲這部長篇小說打了腹稿,而真正成文則是一氣呵成。

將近五十萬字的作品,僅僅用了43天就完成了初稿。

五十萬字,對於有閱讀障礙的現代人來說幾乎是天文數字,但請放心,莫言的文筆之流暢硬朗、詼諧冷峻,一定會引你浸入《生死疲勞》的界域,讓你枉顧痔瘡之苦也要欲罷不能地讀完。

只有真正看完了《生死疲勞》的人,才能理解餘華爲什麼如此誇讚: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月亮和六便士—

當中年人刷着手機,陷於麻木的生活中時,總會有那麼一時三刻幻想一些「如果」。

而《月亮和六便士》把這個如果大膽地演繹了出來。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是人們對這部小說中的主人公,法國後印象派大師保羅·高更的至高評價。

一個有着穩定工作和美滿家庭的中年證券經紀人,在生命中普通的一天,做了重大決定:拋妻棄子,專注繪畫。

他自倫敦前往巴黎,成爲狼狽的藝術家,再登上遠離人類文明的塔希提島,創作出了不朽的作品:《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他枉顧社會道德的約束,在追尋自己理想的過程中,讓妻子、孩子和其他兩位女性成爲了這個尋夢之路上的犧牲品,最終因麻風病死在海島上。

這趟旅途對於關注作品的中年人無疑具有致命的誘惑,作者充滿個人理想色彩的遣詞造句帶領讀者走進靈魂深處的「永無鄉」。

毛姆

但合上書頁,現實生活依舊值得奔赴。畢竟高更只此一家。

莫泊桑

—漂亮朋友—

在我眼中,被劃爲文學巨匠的作者中,莫泊桑最爲調皮。100多年前,他就爲「小白臉」著書立說。

這部《漂亮朋友》的主人公:喬治·杜洛華,有着濃厚的法國風情,浪中帶着怠慢。但偏偏因爲偷晴而平步青雲。

他流連於上流社會的富太太中間,掀起一個又一個石榴裙的裙襬,鑽入其中的同時也在上流圈裡不斷鑽營。

那些精明而優雅的女人們,一個個都成了他的墊腳石——堪稱軟飯男爽文了。

莫泊桑帶有濃重諷刺色彩的文筆,通過杜洛華這個「小人」,把當時上流社會和新聞界的醜陋刻畫得淋漓盡致,並且非常拿讀者不當外人地刻畫了一段段不倫戀的細節。

區區四十三萬字,顯然有點不夠看。

史鐵生

—我與地壇—

在教科書中匆匆一別後,《我與地壇》這部長篇抒情散文在21世紀第三個十年裡突然備受關注。

我在去年秋天的某個晚上,坐在三面漏風的書店裡,堅持把這本書讀完了(勿罵,讀完後俺付款買回家了)。

當一個年輕人,先是失去了行動能力,又得了重病,大概率是無法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的。

有此遭遇的史鐵生,被母親推到家附近的地壇公園,十幾年間,在紅牆綠蔭中,輪椅上的他堪透了生命最寧靜處的力量。

故園風雨中,餘生的意義被反覆咀嚼,母愛閃耀光輝。

《我與地壇》只有一萬三千字,卻濃縮了作者對自身苦厄命運的嚴謹消化,作爲一位中年男性,他溫柔透徹地把一切娓娓道來,讀過這篇文章的人一定能從中汲取到鼓舞自己的力量。

王朔

—動物兇猛—

當我們在提倡精神解放的同時,手機在一定程度上早已爲我們定製了無形的枷鎖,讓我們不再鮮活,有時甚至漾出一種淡淡的「死感」。

這時候,就需要一些能夠補足元氣的作品。

(我作爲一名超級i人,不定期找男性友人聊天「吸陽氣」也是這個道理)

《動物兇猛》無疑就是這麼一部能讓人「死去活來」的好小說。

因爲作品本身、作品中的人,就是十足鮮活的。活在路人口中的「大院子女」在這裡有了自己的故事。

他們放浪形骸,以獨有的方式獲得愉悅,就像動物,具有原始的兇猛習性。他們不消擔心未來,因爲未來是註定的,「我只要等待,十八歲時自然會輪到我」。

姜文將其改編成了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而我認爲王朔的文筆更具有吸引力。流暢、有趣,具有現代性的美感,他的作品之細膩,和其有時表現出的玩世不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加之鮮明的北京方言,充滿嘲諷與活力,短時間便讓人沉浸其中,獲得裨益。

遲子建

—額爾古納河右岸—

最近,由作家李娟的小說《我的阿勒泰》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持續火熱,讓我想到了一部同樣有着少數民族情懷的作品,女作家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

這部講述了中國少數民族「鄂溫克族」近代史詩的小說,將自然、信仰與人的交融之美全盤奉獻,遭遇侵略、動盪等現代文明之殤後,小小族羣的生死傳奇也都在紙上盡情書寫。

小說通過鄂溫克族最後一位女酋長的自述,展現了民族百年中的興衰,承受自然的恩賜與苦難,又面臨新社會的洗禮,族人下山入世等等必須接受的現實。

這個一直很低調的民族,被作者詩意的語言篆刻,也真正的「入世」了。《額爾古納河右岸》是可以在聒噪的生活中沉下心看的作品。

米洛拉德·帕維奇

—君士坦丁堡最後之戀—

當許多人已經對文學作品失去興趣,我必須要爲大家介紹一位能夠「玩轉文字」的人。

米洛拉德·帕維奇,這位塞爾維亞作家在1984年出版了著名的《哈扎爾辭典》,這部小說開創了「辭典小說」的先河——人們需要通過零星的史料來拼湊出小說的內容,關於哈扎爾民族的興亡軼事。

1995年,帕維奇的另一部奇書《君士坦丁堡最後之戀》出版。這本書的本質刻畫了法國大革命爆發後,巴爾幹半島的民族命運。

這次帕維奇採用了塔羅牌的手法,通過書裡的三種「陣法」,讓讀者自行決定閱讀的順序。

作者的兒子伊凡·帕維奇爲這本書繪製了塔羅牌的大阿爾卡納牌面。

濃濃的歷史情懷與外顯的文明遺蹟相結合,除了讓讀書本身更添趣味,也令讀者可以沉浸在文明的思緒中,短暫忘卻空洞的現實生活。

本期互動

請爲大家推薦一本你壓箱底的寶藏小說。

PS:本文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

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撰文/策劃:別龍馬

排版:kiki

監製:GaGa

21世紀第三個十年裡

依舊值得拜讀的書籍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