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是最好的就業通行證
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前不久落下帷幕。有媒體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個新現象:考研還是找工作,成了一場性價比之爭,很多畢業生願意作出更多元化的選擇。
考研還是就業這道選擇題並不只屬於某個大學生個體。從以往不少大學生跟風考研,到如今正在出現的“按需考研”,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會對文憑態度的悄然變化,也映射着大學生個體對未來的重新考量。與其說這是社會加速轉型下的一種教育現象,不如說這是當下社會逐漸從以往看重文憑向更爲看重能力過渡的一種象徵。當不少考生把考研成功稱作“上岸”時,其內心追逐的更多是增加自我在職業發展道路上的選擇權和競爭力,而一些學生畢業後卻意外地發現,一紙碩士文憑並沒有真正給自己帶來想象中的高收益,這也倒逼他們思維的轉換,並把這種新想法傳遞給其他更爲年輕的學弟學妹們。
考研優先還是就業優先,既是個體的自主 選擇,也是社會大環境影響下的結果。理性行爲理論告訴我們,微觀個體的行爲選擇受行爲意向的影響,而行爲意向又受行爲態度和社會規範的影響。個體很難脫離社會的趨勢作出選擇,社會的發展態勢也必然對個體的選擇產生有形無形的影響。衆所周知,當下高校畢業生整體就業形勢較爲嚴峻,而工作是人類的一種社會性需求,找好工作或者找尋更高價值、更具體面的工作也是人之常情。不難發現,對於不少大學生來說,考研的目的還是增加就業競爭力,而研究生學歷無疑是求職道路上的重要籌碼。
那麼,有一個現實就必須更好地認清:學歷和技能都很重要。當下的大學生們要端正對文憑的態度,不盲目追求高學歷,而是從自身出發,明確愛好,打好專業基礎,修煉自身特長,用能力而非單一的文憑接受社會的篩選。
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社會實踐,都啓示我們一流的工作能力和技能大多是在工作崗位中長期習得的,絕不是一紙文憑就能全部體現的。這不是在貶低文憑的價值,而是想說明能力遠不是一紙文憑所能完整體現的。
(作者系信陽師範大學學生處處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1月09日 第02版
作者:朱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