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見首席丨對話天合光能張映斌:TOPCon進入“2.0時代”,競爭模式在變化

編者按:《“能”見首席》欄目,是21世紀經濟報道新能源新聞部推出的一檔綜合性對話欄目,面向企業、機構的首席技術官或首席研究員等專業性人員,聚焦新材料、新能源、化工等領域,關注綠色低碳、能源轉型以及數字化發展對各產業帶來的製造新機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實習生朱可鑫 上海報道

從2023年到2024年,N型TOPCon電池技術的市場滲透率已由23%提升至60%以上。

市場份額快速提升的背後,是水漲船高的TOPCon產能。據業內統計,目前國內N型TOPCon落地產能約800GW。龐大的產能預示着激烈的市場競爭,TOPCon不但要面臨着同類技術路徑的比拼,也遭遇着來自異質結、BC等其他技術的施壓。

“行業認爲,未來五年TOPCon保持着主流競爭的地位。”天合光能戰略產品與市場負責人張映斌博士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TOPCon “2.0時代”已經來臨。

日前,天合光能新發布的TOPCon Ultra技術,其電池效率突破26%。在張映斌看來,“TOPCon整體產能大,但行業在各方面創新突破也快,包括邊緣鈍化、金屬化、陷光結構的進一步優化等。”

“未來同質化是一個大概念,企業間在功率提升積累、工程技術能力以及良率等方面會有差異,龍頭企業會逐漸脫穎而出。”張映斌認爲。

天合光能喊出TOPCon “2.0時代”的目的之一,是爲了與BC等技術在全球各種場景下全面競爭。

這一點,張映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態度比較明確:“升級後的TOPCon產品完全可以和BC一起角逐歐美細分市場,也可憑藉極具競爭力的度電成本,在看重發電量的大型地面電站場景中取得進一步突破。”

張映斌介紹,從不同應用場景分析,TOPCon具有雙面率高與低輻照的兩大優點,BOS(除光伏組件以外的所有系統成本)成本低,發電效率高,是大型電站的理想選擇。而在分佈式場景中,新的TOPCon 2.0技術將大幅度縮小與TBC的功率差到10W以內甚至持平,在德國分佈式場景下的測算數據顯示:客戶價值有0.18元/W的顯著優勢,度電成本最高可降低1.60%,並且進一步體現成本優勢。與之對比,BC正在全面喪失其比較優勢。

“目前對行業來說,就是適當緩建新產能,將重心放至利用好現有資產,進一步挖掘產品潛力。”張映斌告訴記者。

第三方數據顯示,目前TOPCon技術的規劃產能超過在800GW,但對這些產能進行分級,排除掉跨界失敗或者未建成的無效產能,真正有效的落地產能約600GW。而其中,一線企業的產能在300至400GW。“這些頭部企業的產能,起到帶頭引領作用。”張映斌呼籲,頭部企業要帶頭提升資產利用率,推動度電成本下降,探索細分領域的差異化產品解決方案,發揮示範作用,以對產業格局產生積極影響。

推出新技術後,天合光能也將產能改造納入時間表。

據悉,天合光能預計明年6月份左右量產10GW i-TOPCon Ultra技術組件,產品功率上,大版型組件爲760W,中版型爲670W,小版型爲495W。全行業明年改造初步估計爲60至70GW。

“目前初步估計升級1GW TOPCon 2.0產線大概需要3000萬至5000萬元,改造後產能提升20%左右。”張映斌告訴記者。

不過,張映斌也表示,天合光能基於i-TOPCon Ultra技術的升級組件的中版型與BC組件的中版型功率接近,這將直接產生競爭。

當前產品的競爭模式正在發生變化,特別是產能相對龐大的TOPCon,也將迎來差異化的發展。

“在行業‘內卷’白熱化的當下,我們希望TOPCon技術的新應用能對產業盈利的修復產生正面影響。”張映斌解釋:“首先,由於能產生更大的客戶價值,希望終端用戶如果能夠對TOPCon 2.0技術及價值充分理解並認可,支持產品溢價,將有助於推動產業化進程向更高效、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其次,領先企業的先行示範作用對後續企業有着積極的引導效果,有助於避免非頭部企業盲目擴張產能;最後,我們相信,TOPCon 2.0技術的普遍採用將對現有資產的利用率和質量產生非常積極作用。”

對於未來TOPCon電池效率提升的空間,張映斌認爲量產效率有望做到27%,並朝着28%努力。

“預估未來每年量產電池轉化效率至少有0.3%至0.4%的提效,整體至少還有1個點以上的空間,對應組件功率還能提升15-20W。”張映斌對記者表示, “‘TOPCon 3.0’是一定會有的,且已經在路上了。”

“TOPCon加鈣鈦礦的疊層目前實驗室已經達到了33%以上的效率水平,可能還需要五年的時間來實現量產。”張映斌指出,疊層技術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可靠性和相關應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