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公辦民營住宿長照 首家開幕

北市府委託臺北醫學大學經營的市立行愛住宿長照機構,導入智慧牀墊、電子尿布等智能設備,就醫資料整合,提供24小時遠距醫療服務,打造嶄新智能長照模式。記者林俊良/攝影

臺北市高齡人口已逾55萬人,佔總人口數21.93%,爲六都高齡化最高縣市,長照機構需求漸增,北市府委託北醫團隊於內湖行愛社宅設置住宿式長照機構,可收容79牀住民,除是內湖第一家公辦民營的住宿長照機構,更結合智能與科技,提供長者更完善需求。

目前臺北市住宿型長照服務共有10家,包括公辦民營7家、及公立醫院開辦3家,社會局專委楊雅茹表示,隨着高齡化需求量逐漸增長,擴建必要性持續存在,市府會持續布建中。

市長蔣萬安昨出席行愛社宅住宿型長照開幕,提到太太的祖母今年96歲,老人家在他們剛新婚時身體很好,回老家還會煮湯圓給大家吃,「吃甜甜,生兒子(臺語)」,當時他吃了兩碗果然生出三寶,笑稱「老人家真有智慧」。不過一次跌倒老人家長期臥牀,岳父必須來回奔波照顧,他對市民的承諾就是打造以「人」爲本社福政策及設施。

社會局表示,行愛社宅住宿式長照機構的服務對象,只要是設籍北市,具機構住宿式服務需求中度失能、有管路、造廔口、植物人、長期臥牀(含重癱)及呼吸器仰賴等有不同護理需求者,都可申請。

社會局也在機構旁空間設置「行愛幸福學苑」,除提供機構住民活動,也鼓勵社宅住戶與機構攜手互動,打造跨世代族羣友善空間。

負責行愛社宅住宿型長照運營的北醫團隊,則以「創新與智能」爲目標,導入電子圍籬、人臉辨識、牀邊照護TOF感測系統、智慧牀墊、高智能尿布、24小時遠距醫療照護等多項智能設備,並用醫院管理系統與機構整合串連,讓工作人員有更多時間陪伴照顧長輩,減輕負擔及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