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崑崙關結合金犢獎 徵文創設計作品

2023「中華崑崙關·海峽兩岸情」設計獎,第一名作品:古關樓書夾,由大明高級中學張馨雲、李嘉馨、陳鬱昊、劉芸瑄獲得;指導老師:劉佳珈。(圖/時報金犢獎大會提供)

唐《涼州詞》「古來征戰幾人回」描寫戰爭殘酷,對現代人來說,戰爭只存在遊戲、課本或新聞。爲此,南寧崑崙關戰役遺址保護管理委員會、南寧崑崙關戰役舊址博物館、南寧崑崙關文化旅遊有限公司與時報金犢獎合作,設置「中華崑崙關‧海峽兩岸情」文創設計獎,邀全球年輕創意人透過旅遊商品、伴手禮及雕塑小品的設計,讓大衆更瞭解崑崙關的歷史與風土人情。

崑崙關景區古關樓。(圖/戰役遺址保護管理委員會提供)

崑崙關位於廣西南寧市東北方向59公里,賓陽縣城西南方30.5公里。秦代尉屠睢征服嶺南後築關,唐朝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壘巨石爲關,稱作「南雄關」,宋代改名爲「賓陽崑崙關」。此地山勢險要,東西兩邊峰巒對峙,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阻擋外敵入侵的重要防線。近代最有名的戰役是1939年12月,抗日戰爭初期的桂南會戰核心——崑崙關戰役。爲加強對崑崙關戰役遺址保護開發,2005年成立南寧市崑崙關戰役遺址保護管理委員會,2006年被列爲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崑崙關戰役博物館。(圖/戰役遺址保護管理委員會提供)

在金犢獎國際競賽平臺設置「中華崑崙關‧海峽兩岸情」文創設計獎,是希望透過年輕學子們的創意作品,讓全球年輕華人、教師、遊客以及喜愛軍事、歷史等人士,可以銘記並傳播崑崙關戰役的重要抗戰歷史,深入挖掘崑崙關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深化海峽兩岸交流、促進各民族團結進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注意在創作作品中要列入崑崙關LOGO及官方廣告語。相關資訊、素材,請洽金犢獎官網。(https://www.timesawards.com.tw/Home/index?linam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