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犢獎與臺南學甲慈濟宮合作 徵形象廣告設計獎

臺南市學甲慈濟宮上白礁開基保生二大帝神轎出發。(圖/學甲慈濟宮提供)

臺南市學甲區慈濟宮是保生大帝在臺灣的開基祖廟,每年農曆3月11日保生大帝聖誕前夕舉行「學甲上白礁」祭典,迄今已傳承百年,見證泉州移民在臺灣生活史,文化部2022年公告爲國家重要民俗。爲讓民衆瞭解「學甲上白礁」祭典的歷史意義,學甲慈濟宮與時報金犢獎合作多年,邀全球華人學子發揮創意,以「傳承百年,文化瑰寶」爲主題設計廣告,傳播學甲慈濟宮的形象和精神。

「學甲上白礁」祭典全臺唯一報馬牛。(圖/學甲慈濟宮提供)

廟方表示,明末清初,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的忠貞軍民,隨鄭成功來臺前,從當地的慈濟宮迎請開基保生二大帝、謝府元帥和中壇元帥等三座神尊同渡,於現今臺南將軍溪畔的「頭前寮」平安登陸。由於當時未建廟宇,先在學甲李姓聚落的下社角搭建草寮奉祀。

其後有信徒捐地、捐款,1701年在現址興建慈濟宮供奉祭祀,庇佑泉州先民拓墾,落地深耕,逐漸形成以學甲慈濟宮爲中心的13莊規模。學甲慈濟宮經過多次擴建、整修,建築羣巍峨壯麗,被列爲國家三級古蹟。前殿奉祀自宋朝雕刻八百餘年曆史之主神開基保生二大帝,配祀謝府元帥、中壇元帥、黑虎將軍。後殿供奉觀音佛祖、韋馱護法、福德正神、注生娘媽、十八尊者。宮內留存最早相關文物是1886年(清光緒12年)謁祖花瓶1對及1920年(日治大正9年)刈香路關圖。

「學甲上白礁」祭典全臺唯一,人扛蜈蚣陣。(圖/學甲慈濟宮提供)

先民平時以學甲慈濟宮爲信仰中心,但基於對家鄉的思念,總會在農曆3月11日搭船回胡鄉泉州,參加白礁慈濟宮農曆3月15日舉行的「保生大帝誕辰」祭典。日治時期,兩岸民間往來受限,先民無奈,改於當年登陸的頭前寮地區舉行謁祖祭典,隔海遙祭保生大帝祖廟,漸漸形成「學甲上白礁」祭典。

學甲慈濟宮長期自主傳承這項祭典活動,年年舉辦「上白礁」祭典,每4年擴大遶境,路程包含學甲13莊所有範圍,且歷經清領、日治、戰後等時期,迄今已維持逾百年,展現出強勁韌性,不僅是臺南學甲重要歲時性祭典,亦爲大臺南重要香科(臺灣西南沿海對神明「繞境」活動特有稱謂,目的在祈求地方平安)之一,2008年已登錄爲臺南市(原臺南縣)無形文化資產。

「學甲上白礁」祭典儀式感十足,包括宮內祭典、白礁亭祭典、將軍溪畔「請水火香」等,最熱鬧當屬盛大的遶境活動,以消災避邪的「蜈蚣陣」領頭,率輦宮、真人藝閣、文武陣頭、宋江陣、報馬牛、藝陣等組成的遶境隊伍蜿蜒前進,各莊頭與信衆也設置香案迎接,表達先民對大陸福建白礁鄉渡海來臺,飲水思源、落地深耕的重大意義。

今年學甲慈濟宮與金犢獎合作的「臺南學甲慈濟宮創作獎」,主題爲「傳承百年,文化瑰寶」形象廣告設計,希望以宮廟行銷之主題,運用創意行銷方式,傳播「臺南學甲慈濟宮」的形象和精神,也期盼同學發揮巧思,透過宣傳「學甲上白礁」祭典活動或文化資產,擴大學甲慈濟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該主題設計獎除選出金銀銅等獎項頒發獎金及證書,獲得金獎者將有機會角逐金犢獎全球最大金獎,獨得最高120,000元獎金。詳情請洽第33屆時報金犢獎國際競賽官網(https://www.timesawards.com.tw/Home/index?liname=1)。

2023年金獎作品系列一《保生大帝廟會主題插畫一碼布及延伸周邊》,創作團隊──亞洲大學:李加鈞/李右爲/楊照庭/王麒淇、指導老師:黃淑英。(圖/主辦單位提供)

2023年金獎作品系列二《保生大帝廟會主題插畫一碼布及延伸周邊》,創作團隊──亞洲大學:李加鈞/李右爲/楊照庭/王麒淇、指導老師:黃淑英。(圖/主辦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