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解放,炮兵團長檢查戰利品,有2門炮竟是挺進大別山時丟掉的

1947 年6月底至8月,晉冀魯豫野戰軍突破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解放戰爭人民軍隊戰略反攻的序幕,成爲解放戰爭的戰略轉折點。

在千里挺進大別山的過程中,組建不久的榴彈炮兵團,爲了快速行軍,只能在汝河岸邊丟棄了榴彈炮等全部輜重。

只過了一年多,在南京解放時,有兩門榴彈炮,成爲了這段歷史的見證者。

組建炮兵團,初戰告捷

1946年初冬,晉冀魯豫野戰軍中的老炮兵張量,接到了一個電話,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總部的李達參謀長打來的,李達讓張量趕緊放下手頭的工作,趕過來一趟,要有新的任務了。

張量當時正在組織炮兵訓練隊,就趕緊安排了一下,趕去李達參謀長的住處,到了那裡,張量才知道,李達給他佈置的新任務是組建榴彈炮團。

晉冀魯豫野戰軍在剛剛不久前打了一場打勝仗,俘虜了一個國民黨的旅長,還繳獲了八門新式的美製榴彈炮,還有七門山炮。

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的領導決定,用這些新繳獲的炮,再加上原有的一些炮,組建一個榴彈炮團,團長由老炮兵張量擔任,和張量搭檔的參謀長是樑克誠。

聽了這個決定後,張量十分興奮,部隊的裝備一直不足,缺乏新式的炮,他幹了多年的炮兵,卻一直只能眼看着敵人的炮眼饞,如今自己部隊繳獲了這麼新式的美製炮,也終於可以組建自己的炮兵團了,組織把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他,更讓他感到自豪。

看到張量躍躍欲試的神情,李達參謀長笑着對張量說:“讓你這個炮兵團長再兼任軍大的炮兵科主任,怎麼樣?”

在軍大設立炮兵科,可以爲我們的部隊源源不斷地培養炮兵人才,張量馬上站了起來,大聲表態說自己沒有意見,一定把組織布置的任務幹好。

在不久前的那場勝仗中,除了繳獲了大量的大炮,還俘虜了八十六名國民黨的炮兵人員,這些俘虜在我們軍隊的教育下,都願意棄暗投明,成爲了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

這些俘虜都受過訓練,掌握了一定的炮兵技術,晉冀魯豫野戰軍又從各縱隊抽調了一批炮兵骨幹,榴彈炮兵團的人員就齊備了。

要組建炮兵團的消息傳開後,戰士們都很高興,晉冀魯豫野戰軍終於也有自己的炮兵團了。

張量負責組建的炮兵團成立不久,就接到了協同步兵攻打聊城的命令,聊城戰役也是晉冀魯豫野戰軍榴彈炮兵團的第一次亮相。

聊城地處中共根據地的交通要道上,周圍的地勢平坦,在軍事上有着很大的戰略價值,因此國民黨軍隊對這座小城十分重視,城內有兩個旅的兵力把守,修建了很多的碉堡和溝壕,還沿着城挖了一條兩米深,十幾米寬的護城河。

面對這樣的硬骨頭,有了炮兵的協助,戰士打起來就更得心應手了。

張量帶着炮兵團進入戰場後,就帶着手下的將士們設立了炮兵陣地,重點開始轟擊城門上的碉堡和工事。

炮彈帶着怒吼聲向敵軍陣地砸了過去,在城中的碉堡、溝壕上爆炸,很快就摧毀了城門上的工事,還把敵軍設在鐘鼓樓的指揮中心也打掉了。

此時城內的敵人還在碉堡裡負隅頑抗,負責指揮這場戰役的司令員,又調了兩門炮去城南門的開闊地帶,重點射擊城內的碉堡工事。

經過猛烈的炮轟,城內敵軍的工事遭到了很大的破壞,晉冀魯豫野戰軍的步兵團隊們經過激烈的戰鬥,當天就拿下了聊城。

榴彈炮兵團首次參戰就成效顯著,大家都說,有了自己的炮兵團,打起仗來就特別得勁,聽到自己部隊的大炮響,衝鋒起來的勁頭也更足了。

炮兵團初戰告捷後,就一起開會總結聊城的作戰經驗,沒想到劉伯承首長也專程前來看望大家,鼓勵大家說聊城一戰打得不錯,大家聽了首長的鼓勵,都十分激動,士氣也更高昂了。

炮兵團組建後半年多的時間裡,跟隨晉冀魯豫野戰軍打了不少勝仗,全團上下的士氣都十分高昂,日常訓練時,大家都熱火朝天地練習操作要領,炮兵團的戰鬥力和凝聚力也越來越強。

千里挺進大別山,無奈丟棄榴彈炮

1947 年 3 月,國民黨爲解決進攻兵力不足的問題,放棄了全面進攻的軍事戰略佈局,改以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爲重點,實行被稱“雙矛攻勢”的重點進攻,而在其他各戰場則轉爲守勢,力求迅速結束這兩個地區的戰事,再轉用兵力於其他戰場。

這樣,在關內就形成了國民黨軍隊重兵集團深陷山東、陝北戰場,在這兩個戰場之間的魯西南、豫皖蘇直至大別山區的兵力十分空虛,形成了兩頭強、中間弱的啞鈴狀佈局,成爲國民黨軍事防禦體系的軟肋。

因此中央決定由晉冀魯豫野戰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以長驅直進插入國民黨戰略縱深的特殊形式,揭開了解放戰爭人民軍隊戰略反攻的序幕。

1947年下半年,晉冀魯豫野戰軍開始籌備挺進大別山,整個行動部署還處於嚴格保密的階段,榴彈炮兵團接到了要長途行軍的任務,但並不知道具體行軍的方向。

在佈置任務時,李達參謀長斬釘截鐵的告訴大家,這次長途行軍的任務十分艱鉅,是整個晉冀魯豫野戰軍的一次重大行動,要求炮兵團的同志們把車輛裝備等都檢查好,要克服長途行軍的苦難,做好隨時打仗的準備。

因爲炮兵團的輜重很多,不同於步兵團,準備長途行軍要複雜困難得多,炮兵團的參謀長樑克誠就請求說,能不能把任務再說的具體一點,這樣更好安排部隊的工作。

因爲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的軍事部署還沒有公開,李達只是讓他們儘快回去準備,具體任務很快就會知道的。

張量和樑克誠回到炮兵團的駐地後,知道這次任務的重要性非同小可,就召開了全團的軍人大會,號召大家發揚吃苦耐勞,不怕犧牲的精神,準備好車炮僞裝和安全,在長途行軍時,要嚴守紀律、服從指揮,做到不掉一人,不丟一炮。

因爲炮兵團行軍,需要汽車牽引着炮行動,道路選擇就尤爲重要,張量等人專門派出了一個精幹小分隊提前出發,負責道路、地形和敵情的偵察,選擇適合炮兵團的行軍路線。

1947年8 月 7 日,正當蔣介石在開封指揮國民黨軍隊分路向魯西南合擊時,晉冀魯豫野戰軍跳出敵人包圍圈,兵分三路,迅速向大別山進軍。

在周密的部署和安排下,炮兵團緊跟大部隊,迅速開始了長途行軍,開拔後不久,只見李達參謀長站在路邊,注視着滾滾南進的車炮和人馬。

張量趕緊上前,向李達彙報部隊沿途行軍的情況,李達這才告訴張量,這次晉冀魯豫野戰軍行軍,是首長根據毛主席的指示,要晉冀魯豫野戰軍勝利完成躍進大別山,打亂敵人的戰略計劃,張量這時才明白了這次行軍的意圖。

李達參謀長跟張量說,在接下來的行軍中,困難會很多,要通過黃泛區、沙河、汝河等,敵人還會前堵後追,加上正值多雨季節,道路泥濘,步兵行動都很不容易,更何況是摩托化行動的炮兵團了。

因此李達讓張量做好最苦難的準備,同時李達告訴張量,爲了保護寶貴的炮兵種子,首長們決定配屬一個步兵營隨同炮兵團一起行動。

首長的關心讓張量十分感動,他告訴李達,炮兵團現在全團上下的情緒都很高,勁頭十足,不怕困難,他向首長保證,炮兵團保證完成任務,決不掉隊,這些從敵人手中奪來的火炮,就是肩扛人擡,也要堅決把它們運上大別山。

李達聽了以後十分高興,他拍了拍張量的肩膀說,好部隊就是要有一股勁頭,要有一股拖不垮打不爛的精神。

知道了部隊的戰略目標後,張量和炮兵團的戰友們,一路咬牙前進,沒過多久,他們行進到了黃泛區。

黃泛區長達三、四十里,遍地都是積水和淤泥,淺的地方沒過膝蓋,深的地方要到腰部,就算是沒有水的地方,也都是稀爛漿糊狀的淤泥,行走十分不便。

整片黃泛區沒有道路,看不見人煙,部隊不僅找不到住宿的地方,就是休息時找一塊乾地方坐坐都困難。

有一次,部隊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片乾地,張量走過去一看,這塊乾地就像大海中的一塊礁石一樣,別說是躺下休息了,就連讓大家都坐下來也不夠大,張量只能讓戰友們分批到礁石上坐着,前面的人坐一會兒就換後面的人來坐,這樣分批休息來緩解一下疲勞。

炮兵團就這樣同敵人搶時間、爭速度,艱難地行進在泥濘中,平常在大道上跑得歡的炮車,現在面對着這樣的土地,也只能發出陣陣轟鳴,原地打滑,很難走動。

張量和戰友們商量後,就把大炮上能拆卸的部件,都拆下來改用人扛,實在不能拆卸的,就用牛來着人拽着往前走。

大家在一門炮上,或者在汽車前面,都固定上兩根粗長繩,成班成排的人吃力地拖着車炮,把陷在泥濘中的車炮緩緩向前移動,大家個個都累的筋疲力盡,渾身都沾滿了黃泥。

就這樣,炮兵團以驚人的毅力,通過了黃泛區,沒有丟下一門炮,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炮兵團努力帶出黃泛區的炮,沒過多久就因爲行軍的需要,只能主動放棄在汝河岸邊。

1947年8 月23 日夜晚,晉冀魯豫野戰軍先頭部隊抵達了汝河,此時在汝河周圍,大軍面臨着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形勢十分嚴峻。

也就是在此地,劉伯承司令員對指戰員發出了那句令人振聾發聵的號召:狹路相逢勇者勝,鼓舞大家不懼艱險,強渡汝河,進軍大別山。

爲了快速行軍,晉冀魯豫野戰軍進行了政治動員,提出走到大別山就是勝利的口號,要求大家就地掩埋或者炸燬不便攜帶的輜重裝備,以更快的速度前進。

炮兵團接到命令時十分不捨,對於炮兵來說,這些大炮就跟命根子一樣,如今卻只能銷燬,甚至留給敵人,大家在感情上都很難接受。

張量同樣十分難過,但他還是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讓大家服從組織的命令,在汝河岸邊就地處理輜重裝備。

炮車已經燒燬了,有幾門榴彈炮只剩下炮身、炮架了,燃燒的輪胎冒着膠臭味的黑煙,不少戰士對炮有感情,捨不得炸炮,就把能拆走的零件都扛走了。

張量剋制着感情,讓大家把剩餘的幾門炮都埋掉,但此時部隊已經在抓緊渡河,時間上已經來不及了。

臨走時,張量壓抑住感情對大家說,“同志們,不要難過了,以後需要時,上級會給我們更多更好的大炮。現在立即作好渡河準備,跟隨大部隊前進。”

隨着激烈的槍炮聲、衝殺聲,部隊交替掩護渡過了汝河,過河後,部隊沒有休息,很快又繼續向南開進。

27 日,晉冀魯豫野戰軍全部渡過淮河,勝利地進入大別山北麓的潢川、固始等地區,完成了一次無後方依託,以長驅直進插入敵人戰略縱深爲特點的特殊形式的千里躍進戰略任務,成爲解放戰爭的戰略轉折點。

失而復得的兩門榴彈炮,一段歷史的見證者

在汝河岸邊丟下大炮時,炮兵團有一位排長叫張林朋,他曾對張量說:“團長,你不是經常講,蔣介石是我們的運輸大隊長嘛!這幾門大炮,本來就是蔣介石送給我們的,現在暫時讓他們再保管幾天,以後我們再去取嘛。"

張量一直牢記着他的話,也時刻不忘記要向蔣介石討回這筆債,沒想到的是,張林朋的話,僅僅過了一年多點的時間,就真的實現了。

炮兵團跟隨二野戰軍挺進大別山後,這些拿着步兵武器的炮兵們,就分散到地方上工作,和其他步兵戰友們一起消滅土匪惡霸,建立根據地,張量在地方上成爲了遊擊指揮長。

隨着二野在大別山站穩腳跟,1948年6月,二野恢復了榴彈團,團長依然由張量擔任,這隻炮兵部隊,又趕赴新的戰場。

南京解放時,二野的炮兵部隊也趕赴南京,和其他部隊一起進了城。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四日,是令張量終身難忘的一天,這天他和戰友們一起,在南京打開了敵人的倉庫,目的是爲了檢查戰利品,他們發現裡面堆放着許許多多大炮。

在清點這些繳獲的大炮時,張量發現了當年讓他十分不捨,只能丟棄在汝河岸邊的兩門榴彈炮,而這兩門榴彈炮的護板上,用油漆寫着“汝河戰鬥繳獲共軍之炮“幾個大字。

看着榴彈炮上蔣介石軍隊自吹自擂的標語,當時在場的戰士們都哈哈大笑,嘲笑着敵人的可笑和愚蠢,張量也想起來了當年在汝河岸邊,排長張林朋跟他說要從蔣介石那裡取回來的話語,如今也一語成真。

當時二野炮兵縱隊司令員孔從周同志看到這一情況時,拍着張量的肩頭說:“張量呀張量,當時你們把從蔣介石手中得來的炮主動地丟掉,而國民黨蔣介石撿起來後,大吹牛皮,也不覺臉紅。看來這段歷史,我們是最好的見證人了。”

這兩門失而復得的榴彈炮,同樣也是這段歷史最好的見證人。

參考文獻:

《二野榴彈炮團組建前後》,《貴州省軍區黨史資料徵集辦公室編. 烽火歲月》,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