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城史 上溯越王勾踐

西街考古現場。

現場發現的各種六朝城磚。

在中國5000多年的文明長河中,很多城市都做過統一或割據政權的都城。都城是物質和精神文明最高成就的見證。都城遺址規模宏大,考古學者薪火相傳,對它們做着發現、發掘、考證和研究工作。

近年來,從文明早期的良渚、石峁、陶寺,到漢唐之間的長安城、洛陽城、建康城、鄴城,再到封建帝國中晚期的遼上京、元上都、明都南京、明中都,都有重要新發現和研究進展,使人們對古代中國都城脈絡的認識更加清晰。

范蠡奉命建越城

南京有着2500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都城史,近些年來,南京在城市考古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將古越城、六朝建康城、明都城的研究和保護利用推向了新的高潮。

西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之後,出於控制長江險要之地的目的,命范蠡在今南京城南瀕江臨淮的長幹裡修建一座土城,稱「越城」,這是南京主城範圍內第一座城池,被後世學者認爲是南京建城歷史的開端。

越城是怎樣的城堡?史載它周長二里八十步,約合現在的991.44公尺。小歸小,越城的地理位置卻極其重要,它「扼淮控江」,後來又與另一重要的軍事城堡石頭城相呼應。從先秦開始,這裡發生過數不清的戰鬥,越城也延續千年,直到明清時代尚能找到地表零星遺蹟。而根據歷代文獻史料的記載,地處南京中華門外,內秦淮河以南、中山南路和雨花路之間、應天大街以北的西街地區,正是越城所在地。

從2017年開始,南京市政府爲提升城南整體風貌,啓動「西街地塊」的建設開發工作。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對西街地區面積146717平方公尺的地塊進行考古發掘。

遺址現萬件古物

該院陳大海副研究員介紹,西街遺址是複雜疊壓型遺址,時代跨度大,遺址性質複雜,包括西周時期環壕聚落、六朝長幹裡越城遺址和唐宋明清平民生活區。經過發掘,考古專家在該地塊上發現包括3道環壕、1道城牆基槽、13條溝、79口水井、173個灰坑、7座墓葬、4座窯址等在內的291處遺蹟,出土陶器、瓷器、石器、金屬器及骨角質地小件遺物520件,陶瓷、磚瓦等各類遺物標本上萬件。

西街的地下,埋藏着歷代文物。考古專家在六朝井和環壕內發現大量六朝青瓷器,另外還發現宋代帶繩釉陶瓶、白瓷執壺淨瓶。現場還發現木質地券一件,有「惟大宋景德元年……故弘農郡楊府君」等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