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快評:央行“四大重磅”齊出,貨幣政策調控進一步精準

本報評論員 胡光旗

7月22日,央行連發四項重磅政策。7月22日上午,央行公告稱,從即日起,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調整爲固定利率、數量招標。同日,央行將一年期和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分別下調10個基點至3.35%和3.85%。隨後,央行發佈公告,自本月起,有出售中長期債券需求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參與機構,可申請階段性減免MLF質押品。下午,央行又公佈消息,下調3個期限的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各10個基點。

金融改革,貨幣先行。近日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提出,加快完善中央銀行制度,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當前,貨幣政策與長債市場正在發生一系列新的邊際變化,央行正在以完善利率走廊爲核心,奠定7天逆回購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全力推動由數量型調控加速向價格型調控轉變,從7月22日發佈的公告看,有正式確認政策利率、降息並適度縮窄利率走廊、進一步便利債券賣出需求四大重磅看點。

正式確認政策利率。7月22日上午,央行發佈公告稱,從即日起,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調整爲固定利率、數量招標。相比之下,央行在之前開展逆回購時均採用利率招標模式。數量招標是央行在進行逆回購操作時,在事先確定逆回購利率的基礎上,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以數量爲標的進行投標,是央行用指定價格發現市場資金供求的過程。而利率招標相反,是央行藉助招標來發現市場價格的過程。逆回購操作模式由利率招標轉向數量招標,同時考慮到政策利率一般都具備固定利率的特徵,這表明7天逆回購利率已正式開始承擔政策利率的職能,這與央行一直以來的意圖相吻合。7天逆回購利率能夠比較精準地反映出資金市場的供求狀況以及短期內市場達到均衡時的利率水平,對指導長債利率走勢,完善價格收益曲線形成並且實現利率意圖在不同市場之間的傳導,具有重大意義。

繼續通過降息穩定市場預期。當前,金融行業更加強調回歸主業、聚焦本源,強化服務實體經濟意識和能力,持續爲實體經濟蓄勢賦能。《決定》提出,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7月22日,央行在確認7天逆回購利率正式成爲政策利率後,緊接着直接宣佈下調政策利率10個基點,由此前的1.80%調整爲1.70%,繼續釋放穩增長、穩預期、強信心、降低融資成本的信號。

做好“五篇大文章”,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以來金融工作發力聚焦的主要方向。《決定》繼續延續這一政策導向,提出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新興業態的發展,更需要精準對接的金融服務。在當前間接融資仍佔有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做好“五篇大文章”,需要持之以恆地做好降成本工作。7月22日,央行將一年期和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分別下調10個基點至3.35%和3.85%。而7月15日,央行開展1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中標利率持平於2.5%,延續“縮量平價”操作。兩個事實相對比之下可以發現,過去7天逆回購利率和MLF操作利率分別承擔着短期和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但隨着7天逆回購利率成爲主要政策利率,那麼MLF操作利率的政策色彩會適度淡化,LPR和MLF正在實現某種程度上的“脫鉤”,未來兩者不同步的情況也將繼續發生。不過,考慮到當前貨幣政策傳導還有不少“堵點”,MLF操作利率在判斷中長期利率水平時,仍有參考價值。

縮窄利率走廊提升利率走廊執行效率。在貨幣調控模式由過去以M2爲中介目標的數量型,向以7天逆回購利率爲基準利率的價格型轉型的過程中,未來貨幣政策釋放穩健偏寬鬆意圖時,將會提升政策利率的使用頻次,而適度降低降準等數量型工具的使用,起到強化政策利率地位與疏通傳導機制的雙重效果。7月22日,央行發佈公告,下調隔夜、7天以及1個月常備借貸便利各10個基點至2.55%、2.70%、3.05%。常備借貸便利充當利率走廊的上限,但之前常備借貸便利操作利率過高,導致整體利率走廊顯得“上寬下窄”,上限對利率的約束性較低。經過本次下調之後,利率走廊的上半部得以縮窄,有效性獲得一定提升。

自年初以來,市場與央行圍繞長債利率產生了一定分歧。7月22日,央行發佈公告稱,爲增加可交易債券規模,緩解債市供求壓力,自本月起,有出售中長期債券需求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參與機構,可申請階段性減免MLF質押品。上述公告表明,央行正在持續性地優化中長期債券的借入-賣出機制,增加現券交易的流動性,不斷提高調控中長期利率,避免過度非理性下行的能力。應當看到,央行對長期利率有自己的合意區間,未來採取行動干預,其目的不是整體扭轉利率走勢,而是要對債市過度的投機情緒進行適度“滅火”。7天逆回購利率的下調,對長債下行的作用有限,債券投資需要提前進行適度的風險緩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