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對話丨商湯科技李廷波:大模型融合各行業,有望提升廣東乃至國家的經濟競爭力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石恩澤 深圳報道

“高質量發展意味着發展效率和質量的雙重提升,意味着產業和科技的互促雙強。”對於AI如何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上,深圳市商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廷波表示。

2月18日,甲辰龍年的第一個工作日,“龍年廣東第一會”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稍早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對話李廷波,從高質量發展的角度談談,該如何利用好AI作爲一種新質生產力,爲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剛剛過去的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無疑是最耀眼的“科技明星”。推動高效率、低成本、規模化的AI創新和落地,正是如今提倡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李廷波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未來,每一家企業與客戶打交道的方式,都會轉變爲基於AI大模型的原生應用”。這將加速個人工作效率提升,大幅提升企業競爭力,並最終成爲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落定2024年的經濟工作重點,其中,“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位列九項任務之首。隨後,“通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22條”發佈不久,廣東做出“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年部署。2022年,全省人工智能相關注冊企業約17萬家,核心企業900多家,居全國首位。

而在大模型領域,算力位居全國前列、產業生態完善、應用場景豐富的廣東省成爲“千模大戰”中的佼佼者。

以商湯爲例,去年4月,商湯宣佈推出“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體系。在產業和科技的互促雙強上,如在智能汽車領域,商湯在智能座艙通過視覺、聽覺等多模態融合,全方位感知用戶需求,通過標籤化數據記錄用戶習慣和偏好,提供專屬個性服務。在醫療健康領域,商湯的中文醫療健康語言大模型“大醫”內嵌醫學“場景集市”,包含13個預設場景,並支持提示工程自定義、長程記憶存取和醫學知識庫查詢總結等個性化功能,幫助醫療健康產業鏈上下游機構根據實際需求打造專屬醫療健康大模型,推動行業全方位數智化轉型。

AI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在此之前,李廷波觀察到AI產業發展正在面臨不少挑戰。挑戰之一就是產業在智能化過程中面臨的智能算力緊缺問題。

“我們需要集中優勢資源,率先突破。”李廷波認爲。

近年來,商湯積極與各地政府合作,目前在深圳、廣州、上海、重慶等地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打造超大規模算力集羣。目前商湯算力可達6800P,在如此算力條件下,可支撐超過20個千億級超大模型同時訓練,以AI雲的形式服務超過50+客戶。

在生態建設方面,李廷波希望,各地能大力推動大模型在醫療、金融、製造業、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等領域的應用,打造標杆性大模型產品和服務;同時,爲各類通用大模型和垂類大模型的初創公司提供開源大模型及全鏈條工具體系,以及大規模、多模態、高質量的開放數據服務等,共同推動大模型生態建設。

“我們相信,在未來,各個行業通過大模型技術的發展,會有更好的融合,廣東省甚至國家的經濟競爭力也會有矚目的提升。”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