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冬令進補有撇步 中醫師教你「南部進補法」

南臺灣的氣候一般較爲炎熱、潮溼,進補時要避免過於燥熱的食物。(本報資料照片)

隨着氣溫下降,民衆開始進行冬令進補,但其實南臺灣的氣候一般較爲炎熱、潮溼,進補時要避免過於燥熱的食物,像是麻油、四物湯、羊肉爐等。馬光醫療網中醫師魏子善表示,南部民衆可以選擇一些黑色的固腎食物,並搭配「早睡晚起」的作息,來保養冬季的身體。

隨着冷氣團來襲,薑母鴨、羊肉爐等進補店家高朋滿座,但其實冬令進補也得配合區域應變,由於南臺灣的氣候屬於炎熱、潮溼,因此若南部民衆手腳冰冷,卻常常熬夜,出現心浮氣躁、口乾口苦、青春痘多與便秘的情況,進補時要避免過於燥熱的食物,像是麻油、四物湯、羊肉爐等進補食材。

如果手腳冰冷、頻尿且尿液顏色淡黃,冬天容易腰痠背痛的民衆,則可以在冬季來臨時,視情況來進補,且不可天天吃補,以免導致長痘痘、睡不好、大便不順、嘴破等症狀。

魏子善表示,民衆可以選擇黑色的固腎食物,例如黑芝麻、黑木耳、黑豆、黑棗、紫米、香菇和烏梅等食材進補,尤其黑木耳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2與膠質,可以讓我們的關節活動更靈活,骨骼更強健,非常適合一到冬天就關節僵硬,骨頭喀喀作響的民衆。

魏子善說明,民衆若感到寒冷,可透過熱毛巾熱敷,或用吹風機吹暖以下穴位保暖,雙手冰冷對應的是勞宮穴;雙腳冰冷則是涌泉穴及足三裡;全身怕冷則可以對應命門穴;但熱敷時間須在5至10分鐘內,吹風機則是可以吹5分鐘,民衆必須自行注意有沒有過燙的情況。

古話「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奇,此冬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爲痿厥,奉生者少。」

因此魏子善提醒民衆,冬天可配合作息適合「早睡晚起」,在冬季稍微提早一點上牀睡覺的時間,可以減輕民衆的身體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