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谷慕魚研擬收費 觀光、環境找平衡

慕谷慕魚在封山前,曾因大量遊客涌入,讓部落族人相當困擾,施放狼煙及鳴槍抗議。本報資料照片

沿着臺九丙線向花蓮鯉魚潭風景區方向南行,出了「九彎十八拐」山路,向右轉就到了秀林鄉銅門村;知名景點「慕谷慕魚」因路斷、封山,已不見大批人潮,原本設計給族人擺攤展售農特產品迴廊和停車場空蕩蕩。部落會議期待通車後迎來商機,但深怕環境再度受傷害,盼透過收取觀光保育費爲沉寂部落帶來轉變。

花蓮縣慕谷慕魚生態廊道今年四月經銅門部落會議通過,將畫設「崖勇蘇漾」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正研擬經營管理計劃,本月將再次開部落會議,一旦通過就會送秀林鄉公所、縣政府審覈,經過公告程序,才能正式上路。

銅門村是以太魯閣族原住民爲主的村落,族人以務農爲主,雖坐擁「慕谷慕魚」和「翡翠谷」兩大知名景點,但替地方帶進的觀光財不多,反而是汽機車和垃圾一波波涌入。觀光和環境如何兼顧?一直困擾着部落居民。

陳姓族人回憶,慕谷慕魚剛開放時,每逢假日就有大批外來的九人座巴士擠進窄小山區道路,除了污染空氣,也因車輛亂停阻礙了族人上山耕作;族人不滿,曾經燒狼煙、鳴獵槍、拉起白布條抗議遊客。

族人和遊客間的緊張關係,在二○一六年聯外道路銅門一號隧道坍方封山後獲得舒緩。七年來,溪水碧綠依舊,但人潮消散,如今沿路幾處簡陋工寮懸掛着殘破招牌,依稀可見曾是販售小吃、飲品的小店,因沒有遊客而久未開門營業。

銅門部落會議主席葉順清說,銅門一號隧道七月通車,慕谷慕魚聯外交通恢復,族人們認爲部落需要發展,但決心自主管理。如今好不容易凝聚共識,透過收費導覽方式,規範遊客也保護部落環境。

年輕一輩的王姓居民說,部落不只景色優美,若能結合山刀、工藝及導覽等深度旅遊,透過有條件的開放觀光,提供遊客高品質旅遊體驗,除能增加工作機會,更能鼓舞年輕人回部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