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慕谷慕魚生態廊道修復完工 封閉7年部落研議開放辦法

花蓮慕谷慕魚生態廊道因清澈溪水聞名,當地景色怡人,有「小天祥」美譽。(王志偉攝)

花蓮秀林鄉銅門一號隧道7年前因大雨坍方,縣府爭取中央全額補助1.6億元復建,今天通車。(王志偉攝)

花蓮縣秀林鄉慕谷慕魚生態廊道「銅門1號」隧道崩塌,已經封閉7年,村民僅能仰賴臺電溪牀便道進出,縣府獲中央全額補助1.6億元修復,今天完工通車,過去因大量人車涌入,衝擊自然環境,縣府與鄉公所尊重部落會議決議,暫不對外開放,請遊客不要硬闖,否則風險自負,未來計劃朝收費接駁方案管理。

花蓮縣秀林鄉銅門一號隧道今天通車,縣長徐榛蔚(剪綵位中)、副議長徐雪玉(剪綵位左4)等人剪綵。縣長徐榛蔚與當地部落族人牽手一同走進隧道。(王志偉攝)

花蓮秀林鄉銅門慕谷慕魚在2002年開放觀光,因有小天祥美譽,年吸引近30萬人次造訪;2016年10月1日「銅門1號隧道」坍方後,當地斷路封山迄今,秀林鄉公所實施管制,只開放在地民衆及臺電人員走溪牀便道出入。

期間工程會多次現勘,獲覈定1.6億元全額補助,修建明隧道,改善排水、加固邊坡,增設擋土牆及排水工程,在保留原隧道下,在毀損路段增設約50公尺明隧道,強化結構安全性。

今天通車,縣長徐榛蔚與副議長徐雪玉等人剪綵,並與部落民衆牽手一同走入隧道,表達祝賀。

銅門一號隧道通車,雖便利在地交通,也讓部落居民憂心遊客涌入,亂象再起。

銅門部落會議主席葉順清指出,先前開放時人車涌入,衝擊自然生態環境,還曾發生原住民地主被遊客打罵,4月部落會議開會決議,爲避免旅遊亂象,將回歸部落自行管理。

他說,未來將朝向收費、接駁及導覽等方向規劃,正撰寫計劃書擬定管理條例等內容,也會選擇較安全的水域整理親水步道,計劃書完成後,9、10月再開部落會議討論,縣府與鄉公所原則上都尊重部落會議決議。

葉順清指出,將請縣府立公告禁入,僅能柔性勸導尊重族人傳統領域,若遊客不聽勸,風險自負。此外,部落推動正名,未來將改名「YAYUNG SUYANG(清水溪)」,恢復最初的名稱,待程序完備後,再對外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