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收到大陸發射飛彈警報 民衆該做什麼?國防部發言人提「這選項」

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資料照片)

對於國防部9日連續2次發佈國家級「防空警報」稱「中國於15:04發射衛星」一事,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接受資深媒體人范琪斐專訪,於10日晚間播出的網路節目《斐姨所思》中明確表示,是空軍作戰指揮部決定發警報,完全沒有政治因素考量,總統府沒有涉入。

孫立方對於其他問題的回答比較「制式」,例如這次警報是否符合「防災告警細胞廣播訊息」4項原則?孫立方坦言,有關這部分目前在國防部內部先做研討,會跟災防中心溝通協調,把這部分放到簡訊發佈系統。

衛星通過臺灣上空,爲什麼要讓臺灣民衆知道?孫立方披露,衛星通過臺灣上空的高度在500多公里,空作部在第一時間必須考量如何確保民衆安全,發佈訊息可能是必須要做的選項。不過他也坦承「推進段殘骸」落下去地區和原本預測地區一樣。

而以後發射衛星都會告知民衆嗎?孫立方推給《突發狀況處置規定》,說這項規定有單獨章節針對中共導彈或衛星飛越臺灣上空,到底要如何處置?在這個章節律定得很清楚。

飛彈如果真的打來,民衆要做什麼?孫立方說,這是很好的建議,後續勢必要思考,在有限的簡訊訊息裡面,除了告訴民衆有飛彈來襲,可能也要比方說馬上就近到防空系統避難,還是聽取政府進一步的訊息,都是一個選項。

主持人再問,衛星的部分,民衆需要做什麼嗎? 孫立方只說,後續針對類似這類狀況,整體會納入思考範圍裡面,勢必要更明確一些。

當然,無法否認的質疑是,孫立方承認,用「Missile」去形容助推火箭是錯誤的,在軍語辭典,「Missile」就是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