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拜年送健康|熬夜打牌刷劇玩遊戲,不要忘了保護“心肝寶貝”
編者按:春節,闔家團圓。當您放下一年工作的疲憊,與家人朋友開開心心吃喝玩樂共度美好假期時,千萬不要忽視一個重要問題——健康。爲了讓大家過個健康年,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新健康研究院特邀國內知名醫生聯合推出“春節闔家歡,‘醫’起過健康年”——名醫拜年送健康春節特別專題系列報道,針對春節假期可能預見的健康風險問題進行專業解答科普。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韓利明 上海報道時值春節長假,人們的飲食、作息已自動切換成“過節式”。有的長途跋涉、舟車勞頓,有的走親訪友、推杯換盞,有的熬夜打牌刷劇玩遊戲……原有的生活節奏被徹底打破,這或爲健康帶來風險。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火海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舉例稱,“比如,暴飲暴食導致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急性胃腸炎、胃出血、酒精中毒、糖尿病、肝功能異常和心腦血管意外等。”
“而睡眠時間不足、晝夜節律紊亂、身體過度疲勞則會導致心血管疾病、肝腎功能異常、全身免疫力低下和人體內環境失衡,進而引起一系列慢性病的發生發展。” 火海鍾補充。
心臟作爲人體內血液循環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肝臟與人體的消化功能密切相關,同時負擔着合成多種凝血因子和營養物質、代謝排毒等多種任務。一旦因各種原因傷了心肝,將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巨大的影響。
如何保護“心肝寶貝”?火海鐘錶示,對於普通人羣,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適當運動、健康飲食、戒菸戒酒,均有助於降低心血管和肝臟疾病的發生風險;對於已經存在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肝硬化等基礎疾病的人們來說,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服用藥物控制基礎疾病的進展是最重要的一環。而這類人羣,更應遠離熬夜、菸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在生活細節中注重保護心肝。
規律作息,避免暴飲暴食
俗語說“熬夜傷身”,並非空穴來風。早在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將熬夜(涉及晝夜節律打亂的輪班工作),歸爲了2A類致癌因素,與高溫油炸食品同屬一類。國內外均有大量的研究,報道了熬夜對身體的不良影響,包括心血管系統疾病、代謝紊亂相關疾病、精神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等。
如何定義“熬夜”?火海鍾指出,熬夜泛指因事通宵或至深夜忍困不眠,可以認爲是比正常作息更晚入睡的情況。鑑於不同人的作息不同,熬夜通常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其核心本質是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量不佳、晝夜節律紊亂。
“熬夜以後,最常見的體感之一就是心悸。從醫學角度來看,熬夜導致的晝夜節律紊亂會提高心律失常的風險,例如早搏等。”火海鍾提醒,熬夜對心血管系統的負面影響遠不止心悸和心律失常。
“對於本身存在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羣,熬夜會進一步提高心血管意外發生的概率。而對於已經出現過心血管相關疾病,正處於治療和恢復期的人羣,熬夜更是會對心功能的恢復產生諸多不良影響。”火海鍾補充。
隨着人口老齡化加速,我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升高,疾病負擔下降的拐點也尚未出現。《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概要顯示,由於我國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有CVD(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人羣巨大。在我國城鄉居民疾病死亡構成比中,CVD佔首位,2020年分別佔農村、城市死因的48.00%和45.86%。
儘管熬夜對肝臟的負面影響不像心慌、心悸等能夠清晰地反映在身體感覺上,但在體檢前一天熬夜,可能會導致肝功能異常的情況常有發生。此外,熬夜影響人體對代謝的調節作用。當體內代謝的穩態被破壞,肝臟代謝清除體內毒素和廢物的功能也會紊亂,從而導致肝臟的損傷。
火海鍾提醒,“熬夜危害衆多,其產生的危害也無法完全彌補,所以建議大家儘量不要熬夜。若實在無法避免,則在熬夜後儘可能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良好的睡眠質量、穩定的作息規律和適當的健身鍛鍊。如果不幸因爲長期的熬夜出現了身體不適的情況,則需要及時就醫。”
熬夜以外,假期中最常見的傷害“心肝”的行爲就是暴飲暴食了。肝臟作爲人體最大的代謝器官,營養物質甚至有毒物質等幾乎均要進入肝臟,進行消化、吸收、轉化、排毒等工作。特別是在新春佳節,熬夜守歲疊加開懷暢飲,會給肝臟帶來雙重負擔。
“肝臟是酒精的代謝場所,過量飲酒可能引起脂肪肝、肝硬化,導致嚴重的肝臟損傷甚至衰竭。在心臟方面,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基礎疾病,或者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的人羣,更應注意不能貪杯。此外,假日期間走親訪友,大家不可避免地會攝入大量高脂飲食,而這也會導致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火海鍾提醒,“新春佳節還是要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切勿放飛自我。”
定期體檢是關鍵
相對其他身體器官,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肝臟疾病在發生的早期具有隱匿性,往往很難察覺到明顯的特殊症狀。
“諸多肝癌患者並未出現早期症狀,或者說許多肝癌患者的早期症狀均不典型,如此也使得患者在發現症狀時已經進入中期或晚期。”火海鍾分析,也有些人羣主要症狀表現爲右上腹肝區疼痛脹痛、胃口不好、全身乏力、食慾下降。肝癌在很多時候被稱爲“隱匿的殺手”,所以,對大衆而言,定期體檢較爲關鍵。
一直以來,我國肝癌患者羣體龐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佈的2020年最新癌症數據顯示,全球新發肝癌91萬例,中國新發肝癌41萬例,也就是說,近一半都是中國人。而我國每年死於肝癌的患者約有39萬,肝癌的致死率在惡性腫瘤致死率中排在第二。
此外,中國人羣的肝癌患者存在生存率低的情況,《柳葉刀-全球健康》雜誌發表的一項關於中國癌症患者生存率的17項統計分析顯示,中國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僅爲12.1%。由此看來,肝癌早篩對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至關重要。
火海鍾指出,通常體檢都會包含轉氨酶、膽紅素等指標。如果這些指標有持續且顯著的升高,這時候就該懷疑肝臟是否存在一些隱匿的病變,需要及時前往醫院開展進一步的檢查,明確肝臟損傷的病因,早發現早治療,將隱患扼殺在早期。
“近年來,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發病率逐年上升。體型肥胖或飲酒較多的人羣,尤其要注重肝臟健康的監測,等到肝臟損傷進展到不可逆的階段再就醫則爲時已晚。”火海鍾說。
此外,“B超能夠發現一些佔位性病變。當然,也有CT或者磁共振檢查可供選擇,特別是肝膽胰腫瘤高危因素人羣,可以進行增強CT或核磁共振檢查,便於篩出早期腫瘤。”火海鐘錶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