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 學校午餐12項短期葉菜類需使用履歷與有機農產品

農業部農糧署宣佈,爲提升校園食材安全,滾動檢討學校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政策,推動加強使用驗證農產品;113年1月1日起,12項短期葉菜類需使用有機、產銷履歷驗證產品;而其他菜種,仍維持三章一Q政策,方能領有每人每餐補助10元、偏鄉14元的學校午餐獎勵金。圖/農糧署提供

農業部農糧署宣佈,爲提升校園食材安全,滾動檢討學校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政策,推動加強使用驗證農產品;113年1月1日起,12項短期葉菜類需使用有機、產銷履歷驗證產品;而其他菜種,仍維持三章一Q政策,方能領有每人每餐補助10元、偏鄉14元的學校午餐獎勵金。

這12種短期葉菜類,包括小白菜、青梗白菜、油菜、青油菜、空心菜、菠菜、葉萵苣、芥菜、茼蒿、莧菜、山蘇、龍鬚菜;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表示,這12種短期葉菜類,從明年1月1日起,要供應學校午餐一定要用有機或產銷履歷品項,非這12種菜,就用三章一Q;Q僅是溯源,主要是希望繼續往驗證的「章」進步,「章」經過驗證單位把關、安全性較高。

蘇茂祥表示,目前雙北、桃園,都已經是每週一天有機,其他爲產銷履歷,主要是地方政府的配合款支持;但中南部縣市財政狀況相對沒有這麼好,因此就比較沒這樣做;但經過評估,每一個學校三菜一湯、或者四菜一湯,短期葉菜類供應學校午餐,若以每人每餐200公克計算,一週的需求量爲3800公噸,短期葉菜類已經一半以上都已經用產銷履歷和有機,未來這12項葉菜加入,供應量是足以因應需求的。

蘇茂祥說,在短期葉菜類部分,未來溯源的Q,要逐漸退場,全部都改用有機或產銷履歷,先逐步把量供應出來;後續會再增加高麗菜、大白菜等大宗蔬菜,希望供應學校午餐的蔬菜質量能夠逐漸進步。

此外,今年11月1日起紅豆、花生、地瓜及冰烤地瓜等雜糧,也應使用有機或產銷履歷農產品。

臺北市團膳公會理事長高嘉鴻表示,原本這政策11月就要開始了,但後來因爲開學後遭遇颱風,因此蔬菜供應略爲受到影響,因此延後到明年1月實施;他表示,以臺北市來說,目前每週已經供應三次有機菜,一次有機米,到明年二月份,會增加一次有機菇類,因此對都會區影響較小,比較擔心的是遇到風災等天然災害,短期葉菜類供應量不足時,就會使用比較大宗的高麗菜、花椰菜替代,但這兩種蔬菜,目前不在名單內。

高嘉鴻表示,學校午餐應該兼顧穩定的供貨來源、價格、與安全,需要政府的力量搭動,才能實現午餐是個公平的午餐,不會因爲廠商、學校的大小而有不同;他認爲,新政策對都會區影響不大,但是,對於偏鄉、比較小一點的學校,食材的來源,會相對比較需要政府媒合與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