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吳心伯:美國對華政策呈現「冷接觸熱競爭」

吳心伯:美國對華政策呈現「冷接觸熱競爭」。(視覺中國)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1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11月16日中美元首視訊會晤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表示,未來將從四個層面推進中美雙邊接觸:在美中利益一致的緊迫問題上合作,如應對氣候變化、新冠疫情等;繼續謀求在伊核、朝鮮半島等地區熱點問題上合作;在臺灣問題上加強溝通以管控分歧;處理雙邊經貿問題等。

這意味着美方有意加大對華接觸的力度。但另一方面,拜登政府仍堅持將競爭作爲對華政策的基調,視中國爲美國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不遺餘力地推進對華戰略競爭。美國對華政策呈現出「冷接觸、熱競爭」的特徵。

吳心伯表示,川普政府時期曾宣佈以對華戰略競爭取代接觸政策,拜登入主白宮後,主管印太政策設計的坎貝爾等官員也公開表示「對華接觸政策已經終結」。現在拜登政府又要加大對華接觸力度,看上去是自相矛盾,其實不然。

吳心伯指出,之所以如此冷接觸,一是因爲雙方在新形勢下對接觸的效果不會抱太高期待,更少幻想、更多冷靜;二是接觸的有限性,無論在廣度上還是深度上,都不能與以往相提並論;三是接觸的重點會更多聚焦分歧和爭端,反映出中美關係中夥伴成分的下降和對手成分的上升。

吳心伯稱,熱競爭方面,對華競爭會帶有熱度。這首先是因爲美國存在開展對華競爭的巨大沖動。其次是競爭的劇烈程度。第三是競爭有升級爲對抗與衝突的可能。

吳心伯說,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又多次表示,兩國沒有理由由於競爭而陷入衝突,要爲中美競爭建立「護欄」。中方已經向美方指出,防止中美關係失控的「護欄」就是三條紅線,即美國不得挑戰、詆譭甚至試圖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不得試圖阻撓甚至打斷中國的發展進程,不得侵犯中國國家主權,更不能破壞中國領土完整。在中美關係最核心最敏感的臺灣問題上,防止發生衝突的「護欄」就是一箇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吳心伯指出,美方在兩國元首視訊會晤中向中方傳遞的資訊是,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美國政府致力於奉行長期一貫的一箇中國政策,不支持臺獨。然而,這些表態與美方實際的政策行爲頗不一致。拜登政府不斷渲染與中國的競爭是民主與專制的競爭,召開「民主峰會」煽動與中國的對抗;竭力拉幫結派,搭建形形色色的小圈子對付中國;在臺灣問題上將一箇中國政策虛化,將三個《聯合公報》邊緣化。拜登政府的所作所爲,何以能構建防止中美關係失控的「護欄」?

吳心伯強調,隨着美國對華政策呈現「冷接觸、熱競爭」的特徵,中方要加強對中美關係的塑造。

一是塑造接觸的條件。中方不反對交往,但美方要帶有誠意,要對中方表現出尊重。如果美方沒有誠意,缺乏對中方的尊重,接觸就沒有意義。

二是塑造競爭的規則。中美競爭會越來越激烈,要使競爭不失控,關鍵在於確立合理的規則。美方試圖主導競爭規則,這是中方所不能接受的,規則必須由雙方來定。

三是塑造互動的結果。接觸、競爭甚至對抗都是國家間互動的方式,都是爲了追求對己有利的結果。不管美國對華戰略戰術作出什麼樣的調整,中方都要確保互動的結果符合自身的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