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王元豐:攜手應對氣變 必須走出認識誤區

國家能夠積極大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民衆的支持非常重要。(示意圖,新華社)

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科技與戰略中心主任王元豐4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表示,英國格拉斯哥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最終能否實現2015年COP21《巴黎協定》設定的「在工業化前水準上,要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努力限制在1.5攝氏度內」目標,英國等西方國家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都持悲觀態度。COP26可能難以取得實現《巴黎協定》的更大承諾和落實措施的預期,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深刻認識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發達國家必須立即採取針對性的切實行動,取得開發中國家信任,世界各國才能齊心協力將人類從氣候危機中挽救出來。

王元豐指出,首先,不能簡單地認爲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等機構發佈了多份評估報告,顯示氣候變化越來越顯著,而且該委員會第六次評估報告像古特雷斯說的那樣已經給人類發出「紅色預警」,整個人類社會就能積極行動起來。

國家能夠積極大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民衆的支持非常重要。儘管有不少調查報告顯示公衆對氣候變化的認識比過去要高得多,而且去年和今年世界各地的洪水、山火等極端氣候引起的災害,使更多的人體會到氣候危機不再是「狼來了」的遙遠警示。然而,實事求是地說,對氣候變化持「懷疑論」還大有人在,支持大力應對氣候變化不是每個國家都取得了全面共識。比如,美國川普政府退出《巴黎協定》,並非僅僅因爲這個總統,共和黨內有大批人支持這種觀點纔是根本。因此,讓世界各國都能積極行動起來,還需要宣傳、教育和立法等多種途徑去促進。

王元豐稱,其次,西方國家不要簡單認爲,「我們已經做出減排承諾了,開發中國家也要像我們一樣來減排」。這樣的思維是存在一定問題的。氣候變化之所以在地球發生,最大的責任是西方國家從工業革命以來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美國曆史累計排放最大,約佔歷史總量的25%,大體爲中國的兩倍。以歐盟28國來計算,也是中國歷史累計排放的1.77倍。況且,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對人類社會整體應對氣候變化破壞很大。僅靠給其他國家施壓是難以應對抗擊氣候變化目標的。拜登政府號稱「歷史上最大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基礎設施投資法案,對其民主黨議員都沒能說服他們投支持票,令華盛頓毫無成果,被國際環保專家評論「沒有資格去要求其他國家」。

所以,西方國家要想在應對氣候變化上起領導作用,必須先擔負起自己的歷史責任。美國要真正像它的氣候問題特使凱瑞曾經所說的那樣,「謙遜地」迴歸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舞臺。歐美都要本着「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誠懇地與開發中國家攜手。首先落實援助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每年1000億美元資金,取得開發中國家信任;然後與世界各國真誠協商怎樣開展共同合作,應對氣候變化這個人類共同的敵人。

王元豐表示,第三,不能簡單地認爲現有技術足以實現碳中和目標。經過多年的發展,太陽能、風力發電,以及電動汽車、半導體照明等技術成本大爲降低,初步形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的潛能,人類新的綠色低碳技術革命正在興起。然而,儘管這些綠色技術大規模應用,但支持人類社會向低碳和零碳社會轉型,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歐美髮達國家在這些方面也面臨很多問題,而開發中國家遇到的挑戰就更大了。

王元豐建議,各國可以借鑑這次應對疫情做法,例如建立疫苗援助國際機制,這樣一來,世界各國在零碳技術方面合作攻關,通過新機制讓世界各國尤其是技術落後國家,能夠低成本地應用這些技術。才能讓更多國家不在應對氣候危機方面落後,有更高積極性與其他國家共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