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基金會以苗栗公館鄉石牆村的故事 榮獲臺灣永續行動獎

以AR協敘述「石牆村故事牆」。(明基基金會提供/謝明俊苗栗傳真)

石牆村的故事牆已成網紅打卡熱點。(明基基金會提供/謝明俊苗栗傳真)

苗栗縣公館鄉石牆村建莊至今已2百年,爲結合數位與傳統,14年前由明基基金會輔導設置公館數位機會中心,以永續經營偏遠鄉村,以石牆村的豐富人文資源、農村景觀、全國唯一紅棗專業生產區等內容,榮獲首屆「TSAA臺灣永續行動獎」,肯定明基基金會深耕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 4─教育品質的傑出成果。

石牆村是擁有2百年曆史的老村落,在國內普偏吹起農村再生的風氣下,2008年起,明基基金會執行教育部「數位機會中心輔導計劃」,服務新竹縣、苗栗縣15個鄉鎮的數位機會中心,石牆村也是其中之1,透過對偏鄉數位關懷,協助中高齡、原住民族、新住民、身心障礙者及婦女等羣族,精進資訊學習與數位應用,提升小農數位行銷能力,並記錄地方人文地景故事。

公館鄉石牆村數位機會中心,與苗栗縣政府、專家學者、社區協會、耆老村民討論在地需求與發展潛力,在從學習開始,將數位科技融入生活,引導石牆村民運用數位工具改變生活,建立小農故事、提升在地紅棗、芋頭、稻米的經濟產值。

2018年,石牆村獲得農委會「第1屆金牌農村競賽」銀牌獎,負責輔導的明基金會更在今年榮獲首屆「TSAA臺灣永續行動獎」,成功展現企業與農村合作案例。

明基基金會執行長陳哲妮表示、多年來教導石牆村民善用數位工具,以影像力培養、農村美感及數位行銷作爲主軸的長程學習計劃。2020年,以建莊二百年紀錄片《石圍牆村語》故事爲架構,村民協力完成「石牆村故事牆」,藉由《走入故事的AR擴增實境視界》虛實整合,影像藝術轉譯石牆村文化源流,不僅成爲旅人打卡拍照景點,帶動經濟活動,行銷曝光石牆村的紅棗、芋頭、稻米產業。此案例入選教育部亮點成果,成爲數位創新典範,將石牆村的墾拓文化、人物故事在島嶼臺灣放送傳遞。

榮獲獎項肯定,明基基金會更有信心將公館DOC/石牆村的創新輔導經驗,藉由學習模式與流程制度,協助其他縣市社區團體盤整地方特色資源,確立數位學習需求,在資通訊蓬勃發展大環境中,同步實現數位豐沛能量,貢獻集團力量,擴大社會共融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