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這裡的社區微更新不簡單!看看有沒有你住的小區

昨日的堆物樓道,今日的“幸福客廳”;昨日的污損垃圾角,今日的“月季花牆”;昨日的破舊雜亂休息亭,今日的嶄新和睦“家和亭”……閔行區吳涇鎮社區裡的這些微改造,將“問題清單”轉變成“民生榜單”,解決居民心頭事,增添居民幸福感,激發社區新活力。

到底是哪些優秀的社區微改造項目?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打造“幸福客廳”共創休閒空間

作爲動遷房小區的塘涇南苑,樓道一樓大廳經常會有自行車、雜物堆放,不但影響社區環境,而且阻礙消防通道,存在安全隱患。

改造前

“我們是動遷房小區,動遷過來之前,這裡居民基本是同一個村的,鄰里之間關係融洽,喜歡在茶餘飯後聚在一起‘嘎三胡’,鬧忙哦……”塘涇南苑居民區黨支部書記衛鳳華說,自從動遷過來搬進樓房後,大家把自己“鎖”在家裡,成爲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尤其是老年人,找個說話的人都難。

一邊是入戶環境的髒亂差,一邊是鄰里關係越來越疏遠。面對這種局面,塘涇南苑居民區黨支部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爲了讓樓道環境更整潔有序,也讓社區居民在樓道里就有一個公共休憩空間,決定聯合物業和學校等一起將33號、34號樓棟一樓大廳進行試點微改造。

改造中

作爲塘涇南苑黨支部的黨建共建單位,華東師範大學附屬閔行永德學校(小學部)每學期都會與塘涇南苑居民區黨支部召開一次黨建工作共建交流會,共議小區事、共商居民急難愁盼問題,開展“我爲羣衆辦實事”心繫社區系列微公益活動。這次在接到塘涇南苑黨支部邀請後,華師永德(小學部)黨支部高度重視,組織老師、學生們組成一個小團隊,並迅速籌備起來。

在經過多方溝通、徵求樓組居民意見以及實地測量後,最終確定以“荷韻梅香”爲主題,爲小區這兩棟樓的樓道繪製牆繪,同時在牆角放置沙發桌椅和木質書架,打造成樓棟居民可共享書籍、閒聊休憩的“幸福客廳”。

改造後

目前,小區33號、34號樓一樓大廳的“幸福客廳”已完成打造。試點微改造不僅改善了本樓棟的亂停亂堆放情況,更讓整個小區居民瞭解美化樓道項目的意義。見到試點微改造效果後,其他樓棟居民羨慕地表示:“我們配合清除樓道樓頂雜物,什麼時候輪到我們樓改造呀?”

浪漫月季花牆 點綴歲月老社區

永南新村是一個20世紀80年代建造的老小區,在小區通往永德路步行街的主幹道上,曾有一面舊牆牆面脫落,牆角堆滿垃圾,散發難聞的氣味。居民每每路過,都要唉聲嘆氣,三步並着兩步走,唯恐避之不及……

改造前

而現在,經過微改造後,這面牆開滿了飽滿鮮豔的花朵,還擁有堅固的爬牆架、智能的自動澆灌系統、夢幻的彩燈,成爲社區居民的日常打卡點。

“春夏之際這面花牆最好看!這個月季品種是蒂娜,這個是……”社區居民帶着小孩子經過會不自覺停下腳步,自豪地介紹着花牆,分享花牆帶來的美好生活。

改造中

說起這面月季花牆,參與改造的一名永南新村志願者說:“這凝聚着社區居民和居委幹部的心血和力量。在改造之前,大家羣策羣力,出謀劃策,出了很多點子,並最終敲定改造方案。”爲了儘快擁有更好的社區環境,居委會和志願者們說幹就幹。大家先剷除舊牆皮後粉刷塗料,再安裝專門設計的攀爬架,爲月季的藤蔓提供可靠的支撐。同時,根據月季的習性合理安排種植位置,還安裝了自動澆灌系統和夜光燈調節水量和光照時長。爲了這面牆,社區志願者團隊還專門成立小分隊,他們除了負責用畫筆裝點月季盆栽,還參與花牆的日常維護,剪掉弱枝殘花,讓月季保持健康的生長態勢,也讓花牆始終保持整潔美觀。

改造後

“一面牆的改造前後,形成了鮮明對比,我們的社區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很感謝居委和社區的付出。”永南新村居民們表示,月季花牆也承載着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小小“家和亭” 凝聚鄰里情

通海新村小區面積小,居民戶數少,社區公共休閒設施稀缺,因此居民區黨支部、居委會只能力求在現有的資源基礎上進行優化調整。

改造前

“家和亭”作爲小區內爲數不多的休憩場所,本應承載着鄰里溫情的小天地,卻也不免被歲月侵蝕,致使設施斑駁。此外,還存在電動自行車亂停放現象,這不僅破壞居民原有社交環境,更不利於社區環境衛生及消防安全。

改造中

爲了使家園更美麗、更安全,居民區黨支部聯合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動員小區志願者,對“家和亭”開展粉刷、安裝宣傳展板、加裝隔離欄杆等改造。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家和亭”重新成爲了居民的公共休閒空間。

改造後

據悉,改造完成後,“家和亭”還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居民議事的會客亭。在這裡,居民們暢所欲言,從社區治理的點滴到日常生活的小事,每一個聲音都被認真傾聽,每一個建議都被慎重考慮。這一舉措不僅激發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更在無形中提升了大家的歸屬感和責任感,讓“家和亭”真正成爲了連接心與心的橋樑。

供稿:閔㻍瑄

編輯:姚怡瑩

初審:嶽順順

複審:姚怡瑩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註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