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籲指示用藥退出給付 召集各界討論DET改革
從退燒藥、軟便劑到抗生素,缺藥從社區藥局擴大到醫院,健保署原訂24日公告藥價調整,決議重新計算受影響藥品,最快3月1日公告、4月1日上路。圖爲藥局近來缺貨的各式抗生素。(張鎧乙攝)
國內缺藥風波延燒,藥品給付問題也引發討論。民團認爲,在健保資源有限之下,必須節流,加速指示用藥排除健保給付的腳步。對於已實施10年的「藥品費用分配比率目標制(DET)」,也應召集各界專家討論改革。由於目前仍有民衆不曉得要透過什麼管道取得替代藥品、部分醫院仍會在慢箋蓋上不可替代章,政府也應提出民衆端的對應作法。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指出,臺灣藥費約佔健保總額的25%上下,而其他先進國家約落在10~20%,藥費佔率太高,會排擠其他醫療服務。藥品的給付非常複雜,除需考量財務平衡,還得兼顧醫療品質、產業發展。在有限的健保資源之下,若沒有開源,最重要的就是節流。
根據《健保法》規定,指示用藥並健保給付範圍,林雅惠認爲,健保不應該到如今都仍在給付這麼多項指示用藥,應加速排除給付的腳步。若有給付必要性,可條列出來,進行盤點。對於從2013年試辦至今的DET制度,也應召集藥界、醫界、病友,以及專家進行討論,檢視制度是否需要改革,以及如何改革。
林雅惠指出,政府因應缺藥潮,不應該光解決供應面,還得解決需求面。許多民衆領不到藥的同時,並不知道可以透過什麼管道取得替代藥品。另外,部分醫院爲將領藥的扣打留在院內,會在慢箋蓋上不可替代章,若藥局進貨的品項爲50毫升,而醫院指定100毫升,即便同樣成分,民衆也無法在社區藥局領藥,這就會失去了分級醫療的美意。政府必須提出更精進的作爲,儘快解決民衆的恐慌。
醫界呼籲健保增加對醫療保健的投資,以解決缺藥潮,臺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認爲,光是增加錢,不一定就能解決問題,以美國爲例,醫療保健支出佔GDP的比例高,但成效卻不好。政府不應指示給錢,而是要建立更好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