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透明百科計劃」31日上路 從專業出發杜絕假民調

地方選舉即將在年底登場,爲防止假民調擾亂選情,多名傳播學者推出「民調透明百科計劃」,從專業出發杜絕假民調。(李侑珊翻攝)

地方選舉即將在年底登場,爲防止假民調擾亂選情,多名傳播學者將於31日舉辦「民調透明百科計劃」記者會,藉由2022年縣市長選舉民調,以業者所提供民調資訊,進行星級評等,再由民意領域專家學者,針對民調報告給予意見。

「民調透明百科計劃」研究團隊由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彭懷恩、世新大學口傳系教授遊梓翔、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鄭自隆3位學者領銜,成員包括銘傳大學廣電系副教授杜聖聰、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世新大學口傳系教授溫偉羣、臺北大學公行系教授劉嘉薇、臺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世新大學傳管系教授蘇建州教授等人。

研究團隊表示,爲符合專業標準,本計劃參照美國「國家民意調查委員會」指標與《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53條。以「民調透明度評鑑」爲主軸,共分爲 4個等級、20項檢驗題組,依照分數總和爲依據,給予0-5顆星之評等;其中,民調報告應揭露基本法定標準,包含調查單位、主持人、辦理時間、抽樣方式、樣本數及誤差值、經費來源。以上資訊皆符合,纔會進行第二階段的評比。全部題組皆揭露可達滿分35分;若總分達25分以上則爲5顆星。

研究單位提到,7月份已於內部進行試辦,8月份對外公開試辦。經過將近兩個月的演練之後,9月正式上場。有多家民調機構都因本計劃檢驗,而補充完整資料,積極提高了透明度,並助於民調產業的健康發展。

學者呼籲記者在報導民調新聞時,應過濾假民調,注意民調資訊是否完整,也請各民調機構在做民調時,最好要有錄影存證,並且公佈部分數據檔案,以求民調透明。同時呼籲縣市首長參選人陣營,選前支持資訊公開,選民對選後行政作業透明化、不黑箱也會比較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