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QDII頻頻“燒錢擡門面” 避免“肥水流入外人田”?

圖蟲創意/供圖 周靖宇/製圖

證券時報記者 安仲文

部分基金公司在迷你QDII產品上的奢華配置,徒增成本卻無實質效果。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與一些公募將A股迷你基金給予“新兵”練手不同,儘管許多公募QDII產品體量迷你、規模增長潛力弱,但是在基金經理人選、數量和境外投顧崗位的配置上,卻反差性地給予了頂配,而這種頂配帶來的業績貢獻卻遠遜於市場預期。考慮到基金管理費包含公募基金自身的管理費和境外投資顧問的投資顧問費(如有)兩部分,業內人士認爲這種頂配更多是與公募股權結構中外資機構的利益訴求有關,而產品規模較大的內資型QDII往往因本身可產生豐厚的管理費,在境外投資顧問崗位上進行了避免“肥水流入外人田”的設置。

迷你QDII反向頂配

根據浦銀安盛全球智能科技QDII披露的信息,這隻主打海外市場投資的產品,去年四季度基金資產淨值曾連續超過60個工作日低於5000萬元,截至去年末產品規模也僅有不足7000萬元。儘管該QDII在規模上對基金公司的貢獻幾乎可以忽略,但其獲得的管理人才配置卻不可小覷。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目前,浦銀安盛全球智能科技QDII採用雙基金經理管理模式,其中一名基金經理是擁有22年投資經驗的俞瑾,另一名基金經理則是來自國外,後者擁有24年的股票投資經驗。不僅如此,該QDII基金還聘用了3名境外投資顧問,包括2名擁有14年投資經驗的行業專家以及一名擁有25年全球股票投資經驗的市場高手。

“2名基金經理+3名境外投資顧問”的五人組高配,對於規模不足7000萬元的迷你產品浦銀安盛全球智能科技QDII而言,確實是投入和產出似乎不成正比。根據披露的信息顯示,該產品2022年的管理費收入僅有51萬元,2023年上半年也僅爲37萬元。這意味着,該產品所收取的管理費用,完全不足以覆蓋“五人組”的人力成本。

在迷你QDII產品的崗位配置上盡顯豪華,似乎已成爲行業的普遍現象。規模只有5700萬元的建信新興市場優選QDII,情況也與浦銀安盛全球智能科技QDII相似。該基金的管理配置,除了安排分別擁有18年、11年投資經驗的兩名基金經理,同時還聘任了兩名境外投資顧問,後者也擁有最少14年的全球股票投資經驗。不過,這種高成本的配置更像是賠本賺吆喝。根據最近一個完整年度的管理費用數據,建信新興市場優選QDII 2022年的管理費只有26萬元,2023年上半年也只有34萬元。

此外,已經聘請3名資深基金經理共同管理的交銀施羅德環球精選QDII,在2023年四季報中還披露聘任了施羅德集團的一名外籍基金經理作爲境外投資顧問。截至去年末,該QDII的資產規模不足8000萬元。

“到底是‘燒錢擡門面’?還是立足於長遠佈局?從現在的情況看來,更像是‘燒錢擡門面’。QDII基金聘請外方投顧,本意是爲了借鑑外方投顧良好的風控等經驗,投資者最終看重的還是實實在在的業績回報。”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如此表示。

高成本投入未見好業績

規模本已迷你的公募QDII,仍不吝增聘境外投資顧問,高額的人力投入帶來了好業績嗎?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2023年2月開始在QDII基金經理之外增設境外投資顧問的海富通中國海外QDII,當年淨值虧損幅度爲13%,2024年以來仍未見盈利,最近一年的累計虧損已超12%。去年2月8日,海富通基金髮布公告稱,爲了向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決定自2023年2月8日起聘請法國巴黎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擔任海富通中國海外QDII的境外投資顧問,並報中國證監會備案。根據此前提示,自2023年11月16日至2023年12月31日,海富通中國海外QDII已連續32個工作日出現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形。

自2022年9月成立以來就聘請境外投資顧問的大成中國優勢QDII,累計虧損已達到11.62%,2023年度的虧損甚至高達19.58%。根據該QDII披露的境外投資顧問信息,其聘請的境外投顧人員多達3名。截至目前,大成基金旗下的這隻QDII已僅剩約2000萬元的資產規模。

顯然,聘任境外投資顧問並不一定能爲迷你QDII帶來好的業績,一定程度上反而推高了人力成本。根據有關規定,基金的管理費包含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費和境外投資顧問的投資顧問費(如有)兩部分,其中境外投資顧問的投資顧問費在境外投資顧問與基金管理人簽訂的《顧問協議》中進行約定。當QDII產品業績表現欠佳,多出的境外投資顧問費用不僅給公募基金公司帶來更高的運營成本,同時也加大了基金產品和持有人的負擔。

相比之下,在去年四季報中強調“未聘請境外投資顧問”的天弘全球高端製造QDII,截至目前的年內累計收益率已達到19.75%,位居全部公募QDII產品第一名。此外,沒有聘請境外投資顧問且只安排一位基金經理進行管理的嘉實美國成長QDII,2023年收益率爲38.84%,2024年至今則以14.17%的收益擠進全部QDII產品前四強。

更爲典型的,則是李耀柱單獨管理的廣發全球精選QDII,該產品以66.08%的業績奪取2023年全市場公募冠軍。在只有一名基金經理管理且無聘任境外投資顧問的情況下,該QDII產品今年再次進入全市場公募的業績前列,目前以16.23%的年內收益排名公募QDII第三。

內資基金避免肥水外流

規模與利益,是影響公募QDII是否聘請境外投資顧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基金公司外資方股東的利益訴求。

“規模較大的QDII一般不會聘請境外投資顧問,聘任境外投資顧問的大多也是外資主導型的公募,內資基金公司則對此類操作興趣不大。”深圳地區某公募基金的一位海外投資負責人認爲,如果產品規模比較大,聘請境外投資機構實際上相當於將非常可觀的管理費與境外投資機構進行分享,而境外投資顧問對產品的業績貢獻也並不像預期中那麼大。隨着基金公司對本土人才的培養以及對海外上市公司研究的深入,聘請境外投資顧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成本,但卻未必能帶來顯著的業績貢獻。

上述人士進一步指出,爲QDII產品設置境外投資顧問崗位,大多與基金公司股東方中外資機構的利益訴求有關,這將涉及QDII產品帶來的利益分成。內資公募尤其是旗下QDII產品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往往避免“肥水流入外人田”。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包括廣發全球精選、南方全球精選、易方達亞洲基金等在內,基金公司旗下規模較大的QDII產品均由本土基金經理管理,且基金經理崗位均只有一人,更無境外投資顧問崗位的設置。以廣發全球精選QDII產品爲例,考慮到該QDII的業績和資產規模快速崛起,沒有爲該產品聘任境外投資顧問,也爲廣發基金與QDII持有人節省了極大的一筆資金。根據廣發全球精選QDII資產規模與管理費收入之間的關係,該產品在2021年的管理費收入約爲8300萬元,2022年管理費收入爲4400萬元,2023年的資產規模大幅度超越2022年並高度接近2021年的頂峰規模,據此推測廣發全球精選QDII在2023年的管理費收入或在7000萬至8000萬元之間。

境外投資顧問收取的費用,實際上正是來自基金資產,並以納入基金管理費的形式出現。因此,上述單隻QDII產品高達8000萬元的管理費收入,若在此前聘請了境外投資顧問,則意味着基金公司將鉅額利益與境外投資機構拱手分享,也必然增加基金持有人的費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