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衆院通過法案,中國藥企火速回應

本報記者 倪 浩 樊 巍

當地時間15日,美國衆議院監督與問責委員會投票通過最新一版衆議院《生物安全法案》。路透社稱,該法案將藥明生物、藥明康德、華大基因、華大智造和Complete Genomics 5家中資企業列入受關注企業名單,要求美國相關企業在2032年前結束與上述中資企業的合作。

路透社說,該法案的支持者稱,這項立法對於防止外國對手獲取美國人的健康和基因信息是必要的,外國對手可能會將這些數據“武器化”。他們還聲稱,讓中國主導生物技術供應鏈是危險的。不過,該法案要成爲法律,還需要在衆議院和參議院獲得通過。

公開報道顯示,參議員加里·彼得斯今年3月初提出了參議院版的類似立法草案,同樣在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與政府事務委員會召開的聽證會上獲得通過。

美國“Axios”網站稱,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都提出的《生物安全法案》,將在2032年前終止美國與藥明康德等被視爲“威脅國家安全”的公司的合同,從而將這些公司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這表明貿易和國家安全問題已從鋼鐵、半導體蔓延到了生命科學領域。

消息發出後,華大基因在迴應《環球時報》記者問詢時提供的一份官方聲明顯示,該草案以美國國家安全爲由,企圖以立法手段干預正常市場秩序,妨礙公平競爭。由於華大在美國不接觸個人數據,不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任何威脅,因此該草案對華大在美國市場的限制,將無益於美國國家安全,實際上只會加劇並擴大美國本土公司在基因測序領域的壟斷態勢。此外,聲明還指出,該草案將阻礙生命科學的創新和發展,損害公衆利益。

藥明康德也於16日對美國衆議院監督與問責委員會這一投票結果迅速進行了迴應。藥明康德表示,儘管美國政府機構已有針對國家安全問題的評估程序,但剛剛被通過的新版《生物安全法案》仍將藥明康德的公司名稱保留在“予以關注的生物技術公司”的定義中,公司強烈反對這種未經正當程序的預設性且不合理的定義。

對於法案若生效可能產生的影響,“Axios”網站稱,這可能對受限制中國公司的競爭對手有利,但分析人士認爲,美國的打壓可能導致美國本土藥價更高,如果藥物關鍵成分變得稀缺或供應鏈受到擠壓,甚至會出現更嚴重的藥物短缺。

醫藥界人士莊時利和16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相關法案在生效前設置了8年緩衝期,實際上反映了中美企業合作的密切程度,以及中國企業在產業鏈上的重要性,使得美國無法短期內進行完全脫鉤。他認爲,今年是美國大選之年,美國政局的不確定性也讓該法案的立法前景充滿不確定性。8年時間內,中國產業也許能夠做出充分的戰略調整,也許美國企業仍然無法擺脫與中國企業形成的產業鏈,但具體影響仍需要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