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爆雷國人免驚! 金管會提三指標證明國銀穩如泰山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明國銀不太會發生流動性風險的原因。圖/魏喬怡)

美銀接二連三爆雷、還發生擠兌潮,民衆憂心會燒到臺灣。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14日指出,從三指標來看國銀韌性足,「韌性指標」BIS都達標、提列的備抵更是呆帳的9倍;「公司治理效能健全」流動性管理指標平均130%超出標準100%;「審慎監理架構」與國際接軌,且海外曝險都有控管機制。另外,國銀獲利去年大賺3,919億元還創歷史新高。

童政彰指出,國銀在「韌性指標」中的四大指標皆良好,風險承受能力高,截至去年底國銀銀行平均的普通股權益比率、第一類資本比率、資本適足率,分別達11.17%、12.48%、14.70%都遠高於法定的比率。再看備抵呆帳覆蓋率高達910.46%,這代表國銀提列準備的金額是壞帳的九倍多,有很強承受力,且資產品質銀好,逾期放款比率僅0.15%。

「健全的公司治理效能」方面,童政彰指出,國銀不只有建立有效的流動性監測機制,對前20大、50大存戶都有集中度、預警機制,也會採行流動性壓力測試,透過銀行內部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審視存款集中度流動性,穩健審慎監理框架。他進一步指出,流動性不只銀行會監控,存保也會監控國銀每月存放比、流動準備比、流動性覆蓋比、前二十大存戶佔總額的比例,「流動性管理,這是重中之重,都有監理指標」。

童政彰表示,在監控流動性指標有兩大重要指標,短期指標是看流動性覆蓋比(LCR)、長期是看淨穩定資金比率 (NSFR),這二個都不能低於100%,去年底止,國銀這兩項指標平均分別爲134.60%、138.27%,流動性充分無虞,個別銀行也都達標。

在「審慎監理」方面,流動性管理會與國際接軌外,對海外曝險建立管控機制,包含總行要對海外分支機構法遵風險態樣建立系統、對大型放款客戶的集體曝險要有效管控,銀行公會也有海外授信準則、徵審貸後程序,並透過存保公司建立管控機制,確保國銀在面對國際各種情勢變化,在經濟面、政治面、社會面衝擊都有厚實的經營韌性。

童政彰指出,截至今年1月底止,國銀吸收了52.6兆元存款、大部資金皆在放款端,只有17.8兆元放在金融資產,這部分除了收益性外也要考慮流動性,所以有超過五成放在現金、國庫券、央行可轉讓定存單、公債等。此次美銀風暴會對新創事業發展受限嗎?童政彰認爲,金融機構在韌性厚實下也有責任支持政府支持的產業,未來還是會鼓勵銀行支持新創,在可控風險下提供新創公司營運必要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