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政客“熱情保護” 爲啥業界“不願領情”?

(原標題:美歐政客“熱情保護” 爲啥業界“不願領情”?)

面對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一些西方國家表現出強烈的“焦慮感”。

5月14日,美方發佈對華加徵301關稅四年期複審結果,宣佈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產、半導體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個人防護裝備等產品的加徵關稅。

按照美國媒體的報道,拜登政府對中國發動了“綠色貿易戰”。

美國媒體報道截圖

對於美國政府再度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的氣候和能源領域專欄作家大衛·菲克林近日評論中指出,關稅和膽怯讓美國汽車製造企業陷入困境。

彭博社相關報道截圖

問題1:爲什麼來自美國的“官方保護”會遭到業內人士的反對

美歐政客“熱情保護” ??爲啥業界“不願領情”?(來源:視頻綜合)

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 何偉文 :

想要充當“保護者”的,不只是美國政府。

近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再次宣稱,歐盟需要對中國電動車採取措施,需要保護歐洲本土產業,若有需要,歐盟將充分使用貿易保護工具。

外媒報道截圖

然而,對於這份“保護熱情”,歐洲車企巨頭也“不願買賬”。

寶馬首席執行官齊普策近期表示,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他直言,歐洲汽車行業“不需要保護”。

外媒報道截圖

而相比寶馬,奔馳首席執行官康林松說得更加直接,他說,“歐盟應該‘降低’而不是‘提高’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因爲競爭能夠幫助歐洲汽車業提升競爭力。”

外媒報道截圖

問題2:爲何歐盟委員會的“苦心”,歐洲車企也不“領情”?

美歐政客“熱情保護” ??爲啥業界“不願領情”? (來源:視頻綜合)

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 何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