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眉輕鬆8千買定期險 差點應了同學慫恿改終身險

資深理財顧問建議民衆可以多學習股票等多種金融投資方式,創造更多現金流量。圖爲示意圖,非當事人。(圖/記者謝婷婷攝)

記者李蕙璇臺北報導

有個19歲美眉接受父親壽險業務員建議,年繳8千多元購買定期壽險、意外傷害等健康保險。出了社會之後因爲當保險業務員的同學推銷說應該解掉舊保單換終身壽險較宜,結果一看新保單的保費金額倍增5倍多,遂打消念頭

【新增】網友評論與理財顧問迴應內容,請參考《網友批選定期險是傻子?理財顧問:須懂終身險不重要邏輯》報導。

這個保戶的保險規劃南山人壽不分紅定期壽險爲主約,保額2百萬,附加意外傷害險3百萬、意外傷害醫療日額2千及住院險1千元的單位,保費總計爲8千多。

而若改買另一家保險公司業務員推薦規劃的終身壽險,同時附加意外、住院等類似南山人壽的健康險的話,保費則爲4萬多元。

據悉,這張保單是多年前出自專門推銷定期險的保險業務員,當時因爲保戶想要爲小孩買保險,便請其服務的業務員協助規劃保單。

而小孩當時還在念書,課餘飲料店打工,雖然保費可由家人支付,但是希望小孩畢業後可以自行負擔。

業務員便依其年齡父母及保戶的經濟收入狀況,建議投保上述的保險商品,而保戶考量年繳8千多元的保費,若是畢業後工作,每月平均六百多元的保費金額,覺得尚能負擔,便同意投保。

記者採訪到規劃這份定期險保單的資深理財顧問。他說購買保險是轉嫁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難以承受的風險負擔,並非是讓保戶繳交很多保費,影響到可以拿去買股票等投資理財的預算。

他自己本身也會投資股票,賺取現金配息。建議民衆可以先看看自己的經濟來源中,除了固定的薪資之外,還有沒有辦法創造其他的收入,譬如說投資股票、不動產、債券權利金等,讓自己的帳戶是有現金進帳的流量,纔不會讓帳戶一直都是支出情況,而保費便是屬於支出項目

資深理財顧問還說他會跟保戶分享,可以多閱讀財經相關書籍,花些時間學習投資理財,先投資不是很高的金額,接觸像是股票、不動產等許多金融理財工具,便可以有機會累積更多財富,纔有其他預算做其他的風險規劃。

而選擇定期保險是偏向於讓保戶可以採低保費,獲得高保障的商品,有的商品條款還會約定當保戶未來結婚、生小孩買房子人生中需要負擔重大開銷階段,可以選擇擴充保額約20%,一旦保戶把握這幾個時間點選擇增額,便須再多繳些保費及補其帳戶價值金等。